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中国梦进行时】刘春:京沪线上的“平安保护神”

发布时间:2017-07-17 16:3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黄欢 李润文

    黄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刘春最爱说的一句口头禅。

    按规定,高铁CNTT道岔密贴的间隙标准是0.5毫米以下,是靠肉眼都看不出的高精度。刘春却卯着劲一次次的调试,将间隙始终保持在0.04-0.05毫米,硬是把标准提高了10多倍。6年来,刘春“预诊”了800多个可能发生故障的设备隐患,设备故障率下降了60%。

    这位技术大牛其实只是中专毕业。

    38岁的刘春是徐州电务段高铁车间的一名普通技师,负责40公里的高铁信号联锁等技术管理工作。但在同事们眼里,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善于研究,喜欢钻研”,同事李怀君对刘春十分佩服,“只要遇到关键设备和技术难点,他总能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设法解决。”

    高铁信号的技术含量高,尤其是京沪高铁,全线首次大量应用了CNTT高速道岔、ZPW-2000移频无绝缘轨道电路等新设备、新工艺,对整个铁路系统的技术维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009年,徐州电务段组建京沪高铁筹备组,凭着精湛的业务,刘春提前介入京沪高铁信号设备的施工配合和联调联试工作。

    第一次与京沪高铁无砟轨道高速道岔“过招”,从没有接触过的刘春大脑“一片空白”。缓过神来的他犯了“牛脾气”:“没有攻不下的堡垒,没有啃不透的技术!”他从此成了一个“技术狂人”。

    不到10平方米的宿舍被刘春堆满了技术资料,墙上贴满了信号设备照片,摞起来有1米多高的500多套信号设备图纸全都被他翻得卷起了边,7本足足2000多页的心得笔记,涉及京沪高铁的8种新设备和160多个技术难点,爱钻研的他成了工友们心中首屈一指的“技术大拿”。

    京沪高铁的信号设备拥有特有的电流“心电图”,即便在“健康”状态下,同一个设备的“心电图”也会不一样,不是专业的人很难看透读懂。

    刘春花了半年时间,反复揣摩验证,把8种设备48类隐患的“心电图”曲线及文字说明汇成了104页的《京沪高铁设备故障案例汇编》,让工友们都成了读懂“心电图”的高手,保障了设备安全。

    京沪高铁安全运行6年的背后,依赖的是全线信号设备的安全保障。

    2011年,作为国家战略性重大交通工程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行,这条全程1318公里的高铁干线日均开行列车高达426列,单日最高运送旅客66.6万人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高铁干线。

    刘春几乎每天零点之后都要为京沪高铁做信号设备检修维护,成了京沪高铁离不开的“夜间保姆”。

    一次,宿蚌区间一度出现大面积轨道电路电压波动的情况,影响了部分高铁列车运行。

    刘春连续3天不分昼夜扑在现场,26公里的轨道电路设备,753个补偿电容接头,几千个螺丝,他都要一一过目,反复检查,检测数据超万条,最终找出了“病根”,保障了京沪高铁的安全运行。

    高铁信号维护一般都是发生故障后再去解决,爱捉摸的刘春未雨绸缪,通过收集高铁道岔、信号机等8种设备的故障“大数据库”,进行“预诊”,防微杜渐。通过大数据分析,6年来,徐州高铁车间预先检查整治了800多个可能发生故障的设备隐患,设备故障率下降了60%。

    今年大年初五,北方普降大雪,极易造成信号设备损坏。刘春了解危机。当日凌晨,他迅速组织工友就近检查设备,自己负责10.8公里区间的设备巡查。大家冒着冰雪与时间赛跑,4小时内对3个中继站11处设备进行了处置,保障了第二天高铁的安全正点运行。

    “高铁运行事关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刘春说,“让高铁运行的更平稳、更安全是我们职业追求。”

【责任编辑:董志成】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