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网评-- >> 八面来风
APP下载

脱贫当以绑“技”为先

发布时间:2017-07-14 11:13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钱江

    时下,我国脱贫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但目前仍有上千万人身处贫困线下,面对如此庞大的贫困人口基数,要想快时间内摘掉“穷帽”,扶贫思路也必须多点开花,多种内容和不同形式的脱贫技能培训也应该必不可少。

    一般认为,脱贫首先要扶志,抑或因地制宜做产业。从理论上来说,这些观点没有错误之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天时也不如地利,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如果贫困群体没有在职业技术和综合素养方面有所提升,他们的社会技能仍然只是单纯的耕种,或者依赖劳动力进行简单辛劳的体力劳动。那么,即便是因地制宜的区域产业搭建得再红火,也很难将贫困的帽子彻底摘掉。

    另外,知识层次低下,思想观念落伍等是贫困人口的显著特征,追根溯源是生存技能薄弱。80年代社会上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思想家魏源也曾说过,“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身有长处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老百姓也常讲,技多不压身,也都拿具体实例佐证技能对于个体的重要性。因此,要开展好脱贫工作,也应当将“技”的牛鼻子牢牢抓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贫困群体的技能提升作为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显然,要想通过技能提升的形式让贫困群众尽快摘掉“穷”帽,也就必须加强技能业务的培训,让贫困人群在知识的熔炉里实现人生的跨越。欣喜的是,针对脱贫工作,已有不少政府部门开展培训工作,着力提升贫困人群的劳动素养,但培训结束之后,脱贫技能和经验有没有得到总结分析,参训人员是否有所启发,结果不得而知。培训是告一段落,以后怎么做却时常是一头雾水。实际上,培养出来的劳动资源达不到市场的要求,本身也是技能培训浪费的一种表现。所以,脱贫技能业务培训也必须要有“绣花功夫”,这就要求组织培训不能出现“一训了之”的现象,要及时跟进了解培训后实践的情况,形成常态化机制,让贫困人群适时回炉充电。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体素养、知识结构、人脉资源和兴趣爱好,如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业体系上的重新规划,让弱者通过技能业务的包装,达到适应社会生存的标准,那么,很容易让贫困群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极易让贫困群体产生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与实干行动。显然,这种形式也更能缩短精准脱贫的时间。

    做好精准脱贫工作,要抓住问题的要害,多种内容和不同形式的脱贫技能培训也应成为不能忽略的死角,提升了个人价值,财富价值才能如影相随,脱贫摘帽也才会轻而易举。一言以蔽之,只有将技术牢牢捆绑贫困群体身上,脱贫工作方能历久弥坚,历久弥新。(作者系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  钱江)

来源:中青在线

【责任编辑:李伊涵】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