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戏曲艺术进乡村之回望与前瞻

发布时间:2017-07-12 13: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一帆

  近年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短语备受关注。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层面下发的以促进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政策文件中,与戏曲艺术直接相关的,莫过于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2017年的春夏之交,中央各部委又相继出台了三个重要文件:由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解决农民看戏难的问题,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由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优化戏曲专业结构布局、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院团深度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推进招生与用人一体化、建立健全戏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搭建平台展示教育教学成果七项主要任务。而由文化部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7年度戏曲专项扶持工作,扶持主要内容包括:“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昆曲传统折子戏录制和地方戏曲院团文献、资料数字化影像化保存。

  三项政策分别从传播、教育、扶持三个不同的层面,推动戏曲的传承发展。这意味着,不仅把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并且将以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政策从中央一直落实到最基层。

  作为综合、立体的文化形式(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中国戏曲经过长期历史考验、特别令人喜闻乐见,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哲理中,富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思维习惯、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植根民间,绵延千年,这里所说的民间,显然不只是指都市,而更多的是指乡村。比如山西省至今仍保留着数千座自金、元、明、清以来的古戏台,其中保留在乡村的占很大的比例;我们常说中国戏曲拥有数百个种类,其中完全从田间地头孕育、发展,甚至今天仍然活跃在乡村阡陌的,也占很大的比例。都市与乡村,也从来都是戏曲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曾几何时,广大的农民,甚至包括许多城市平民,都目不识丁,但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欣赏戏曲,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谦逊友爱、孝老爱亲,懂得在山河破碎时保家卫国、出生入死。但不知从何时起,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日趋疏离,渐行渐远;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不得不用“提倡”“鼓励”“期待”“呼唤”这样的词来号召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这可能是工业化进程一日千里的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我认为,首先应当是从深刻学习、深刻理解与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中来。之所以要不断强调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在之前不短的一段时间里,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民族血脉略有不畅,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智慧似乎已不再是国人人生历程中的必备选项。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正如植被与土壤的关系,远离生活的文化,固然缺乏生命力,而没有文化积累的生活,同样行而不远。今时今日,这个问题无论是在都市还是乡村,其实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临界点。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的颁行,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强调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明确参与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全国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全国各级各类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戏曲艺术专业人员,含艺术专家、表演人才、研究人员、非遗传承人和志愿者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团体和人才资源,主要形式包括组织观看演出,促进戏曲普及,并且有培育农村戏曲团队的计划。还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经费等保障措施,做好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同样需要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两篇大文章。“进乡村”,无疑是优化戏曲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自然规律;似曾相识燕归来,同样是自然规律,这也是古人所说的天行有常,周而复始。那么具体来说,戏曲进乡村,带给广大农民群众的应该是什么样的剧目呢?我们自不必把现实意义机械地理解为现代题材,举个例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容纳了以周传瑛、王传淞等昆剧“传”字辈艺人的国风昆苏剧团,因为得罪日伪,无法继续在上海生存,只能辗转江浙沪水陆码头,为广大农民演出,多数出身城市的剧团演员们惊喜地发现,各地的农民观众其实也都能看懂,且十分欢迎原以为只是阳春白雪的昆剧剧目,国风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民间演出中打磨出了日后《十五贯》的精湛表演——尽管《十五贯》演的是明代的故事,但其中蕴含着慎重断案的法制思想,不但在六十年前可以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昆剧,而且在今天来看,剧目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总之,照笔者的理解,中央的政策方向,是通过顶层设计,号召全社会都来参与,共同营造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生态环境。值此良机,戏曲艺术进乡村自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周婉娇】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