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一家银行与150万寒门学子的梦想

发布时间:2017-07-09 22:1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董伟

  中行员工指导学生填写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材料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中行网点为大学新生办理中行借记卡

  中行在高校设立助学贷款“绿色通道”

  中行员工为申请助学贷款学生提供现场咨询

  但凡经济学家们能认识到贷款所具有的强大社会经济能量,他们或许也能认识到,贷款确应作为一种人权加以促进。

  ——经济学家尤努斯

  看着西安交大的录取通知书,参加完高考的曹胜龙和家人却没有多少快乐的气氛。高额的学费山一样压在他们心上,让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庆祝。父亲的病已经掏空了家里的储蓄,现在曹胜龙又要一大笔钱,这可怎么好?!

  拿着东挪西借来的几千块钱,曹胜龙和父亲来到学校报名处。学校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们,钱不够,暂时不能办理正常入学手续。父亲听完躲在角落里哭了起来,他觉得对不起儿子。曹胜龙一边安慰着父亲,一边转动脑筋。他突然想起招考老师曾说过助学贷款的事儿,也许还有希望。

  果然没让曹胜龙失望。中国银行审核了他的资料,确认无误后,很快发放了助学贷款。一片乌云散去,曹胜龙的大学梦得以延续。他很感谢国家的助学政策,也感动于中国银行提供的热情周到服务。“正是有了中国银行提供的助学贷款,生活才有了新的希望!”他说。

  自1999年以来,中国银行已经为150多万名像曹胜龙这样的贫困学子带来希望,帮助他们继续学业、实现梦想。作为中央部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唯一承办银行,中行为127所中央部属高校提供此项服务,同时也承办347所地方院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截至目前,中国银行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74.06亿元,在银行业内独占鳌头。

  履行社会责任,不让每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这是中行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10多年来,中行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份额始终位居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首,专业化、高水平的金融服务让150多万名莘莘学子圆了大学梦。

  这份自豪来之不易。它的背后是一段充满眼泪和欢笑的故事。

  (一)

  30年前的大学还是免费的午餐,人们发愁的是怎么考进门,而不是学费。

  从上世纪80年代末,高校开始收取学费试点。国家包圆儿的大学时代不复存在。尽管高等教育费主要靠政府和学校筹措,但是对于许多家庭来说,一年几千元的学费仍是不小的负担,尤其是对8亿多农民而言,大大超出了其人均年收入。不少地区出现了学生因支付不起学费而不去报到的情况。

  不能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辍学。自1994年起,中央政府每年动用专项预备金,用于对300多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随后,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逐渐摸索出一套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包括“奖、贷、助、补、减”五方面。其中“贷”就是助学贷款。

  199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决定从1999年9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沈阳、西安、南京8个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开展国家助学贷款试点。按此规定,高校中的贫困学子可以向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支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

  对于无助的贫寒子弟,这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2001年6月,在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肖钢指出,“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帮助经济比较困难的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政策,是关系到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一件大事。”“各家银行一定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办这项业务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及早研究,尽快安排,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好事要办好。这是全社会的呼声,银行自当努力向前。而更有意思的是,2003年3月,肖钢转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开始直接推动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

  (二)

  2004年,中国银行总行成立了由分管行长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在贷款业务涉及的116所中央部属高校所在省市的分行,成立了助学贷款工作实施小组,各分行配备专人负责本地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协调服务与管理;各具体经办分支行按照每3000名借款学生配备1到2名客户经理的原则落实服务人员。经办分支行按照就近服务的原则,加快调整网点,并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在学校和银行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服务合作机制。

  那一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进一步完善。教育部、财政部、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借款学生毕业后视就业情况在1至2年后开始还贷,并将还贷期延长至6年。

  人勤更兼春雨。借着新政策的颁行,中国银行迅速修订并优化了助学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并由各分行负责对经办分支行及人员组织集中培训。其消费信贷系统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的特点作相应调整,简化放款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贷款发放到贫困家庭学生手中。

  从此,中国银行的助学贷款业务走上了康庄大道。2006年、2010年,连续两次竞标获得中央部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承办权。2010年7月,在教育部与中国银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上,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说,“中国银行的中标,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各级领导和各大高校对中国银行几年来的辛勤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认可的。我们也相信他们能更为圆满地完成未来的工作。”

  (三)

  张威是中行陕西省分行西安长安路支行国家助学贷款专职客户经理。自从专职做助学贷款业务后,张威已经连续4年没有休过“十一”长假了:“1000多笔贷款材料,要在一周内看完;每个学生的材料由合同等十几份材料组成,每份都要逐一审核。为了不耽误学生拿到贷款,这些工作都要在‘十一’假期中完成。”每年开学,张威办公室里堆的合同加起来有几米高,光盖章就够累人的。

  国家助学贷款产品不同于一般的个人贷款产品,它是一次核定额度后分4个学年放款。同时,借款学生毕业后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例如,在高校或非高校地参加工作、继续攻读本校或外校学位、参军、出国等,这些都对贷后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针对这些情况,中国银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顺利完成了国家助学贷款应用系统升级测试及运行工作,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带着感情做助学贷款。”这在中国银行内部已经成为共识。中行陕西省分行西安长安路支行副行长殷尚坤说,“银行承办国家助学贷款得到的收益很小,但看到孩子们通过在中行申办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是最欣慰的事,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收益。我们要尽最大力量把这件大事做好,把这件好事做细。”

  据介绍,中国银行工作人员会细致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毕业去向,根据每个人的就业情况和工资待遇,制定适合他们的人性化还款方式。特别是对毕业后异地就业的借款学生,中行产品和服务会随时跟进,解决借款学生异地还款的后顾之忧。

  同时,中国银行还走进校园向学生们普及金融知识,培养诚信理念。每个学年,中国银行都会在学生申办助学贷款及毕业离校两个环节,开办诚信教育大讲堂,让学生了解信用的价值,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四)

  2012年2月,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大学的信。信是北京大学助学贷款学生代表寄来的。信中说,“2004年至今,中行积极响应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为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全国广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的热诚服务,帮助像我们这样的寒门学子顺利开启大学学习生活和顺利完成学业。百年中行的助学善举让我们这些家境贫寒的学生深受感动,心存感激!这些年来,我们在获得助学贷款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不辜负国家和中行的期待,努力成为一名懂得感恩、诚实守信、奋发进取、不忘回报的当代优秀大学生。”

  时值中国银行百年华诞。作为中国首家连续经营百年的银行,中国银行基业长青的秘密被认为是“为国敢存元气,为民能留生机”。这一传统在助学贷款业务中得以充分体现。中行人格外珍惜这封来信,把同学们的感激视为无上的荣誉。肖钢董事长迅即回信:“希望同学们心怀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刻苦学习,砥砺品格,早日成为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

  为了向广大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中国银行积极加强网点布局。截至2011年年末,中国银行在高校周边新建营业网点75个,自助银行65个,实现了对各合作院校及周边500米区域的全覆盖。在大学校园,持中行的“校园一卡通”可以上图书馆、购物、就餐等,为同学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中国银行已累计发放校园借记卡388万张,信用卡455万张。

  (董伟)

来源:中青在线

【责任编辑:赵建琳】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