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航天云网”助力商业航天

发布时间:2017-07-08 22:0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孙惠贤

航天云网展示平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惠贤

    海鹰无人机、灭火“导弹”、地下管线“CT扫描”探地雷达、防伪锐控“利剑”;完整的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航天防务装备研发生产体系。这一系列国家武器及航天产品拥有同一位缔造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在高楼林立的灭火现场,在抗震抢险的一线,在反恐维稳的战场,在刑侦禁毒的山区,这些既能“上天”又能“下地入海”的“神兵利器”同样来自航天科工制造。

    7月6日,在国资委组织的“砥砺奋进新国企”采访活动中,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跟随记者团,深入走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我国拥有相对较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业务齐备、产业链完整,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必须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期’。建设可以满足各类企业需求的中国人自己的工业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军民深度融合的需要,更是保障我国制造业主权的需要。”航天科工董事长高红卫这样评价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

    2015年,世界首批、我国首个工业互联网——航天云网正式上线,在2017年6月举办的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航天科工正式全球发布工业云平台INDICS。

    航天科工通过建设自身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在推动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和军用技术转化民用的同时,不断推动军民深度融合。

    作为我国唯一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的云平台INDICS,在平台功能和应用场景上更为丰富,推动应用的速度与成效优势明显。两年时间里,INDICS已经在北京、广东、浙江、江苏、贵州、江西、湖北、四川等国内区域和德国、伊朗等国外地区落地,入驻企业超82万家,其中,境外企业3000多户,在业务运行过程嵌入云平台企业1500余家,设备接入云平台6000余台,是全球已知嵌入企业和接入设备最多的云平台。

负责人讲解航天云网业务板块

    “工业云的平台应用已经渗透到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物流等全部流程。”航星园里,“航天云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工业云平台将在航天领域承担更多任务。目前,多平台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试验功能后实现了大幅度降低成本,压缩时间,提高质量。

    “商业航天会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关注,更长足的发展。因为无论国内国外对于航天产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航天科工二院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阐述了商业航天在未来航天发展中的重要性。平台线下,航天科工商业航天在逐步起航。

    不同于以国家投入为主的传统航天产业发展,航天科工以商业化模式发展航天产业的原则,着力以颠覆性和替代性技术来发展产业,2016年初在国内率先成立了首家商业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把快舟运载火箭和发射系统提升到商业水平,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卫星发射服务,依托航天云网设立“商业航天专区”分批对外发布项目合作与配套协作指南,并按照互惠互利的商业规则选择合作伙伴。除此之外,航天科工还率先发起“航天湖北长江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商业航天产业。

    “天鲲一号”的发射意义深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支冲天利箭托举起“天鲲一号”腾空而去。这项旨在推动虹云工程的发射计划,打响了航天科工商业航天之役的第一枪。

    五年来,航天科工坚持推动航天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大力加强军民融合领域不断创新持续推动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五大商业航天工程实施,在国内率先发布千亿商业航天项目规划;开拓者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鲲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航天科工已具备独立自主研制各类典型空间飞行器的能力;面向商业航天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开建,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将实施一周内连发4颗卫星,实践卫星星座快速构建。

    “当前全球航天技术必然要进入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阶段,商业航天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航天科工高红卫董事长对于商业航天的发展如此展望。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