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七月七日,走进卢沟桥

发布时间:2017-07-07 10:32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今年七月七日,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纪念日。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并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就是为了不忘历史,砥砺前行,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0年前的历史,我们不能遗忘!为铭记这段历史,金台点兵工作室近日驱车来到了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的宛平城。

|卢沟桥畔的枪声在回响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畔进行军事演习,并借口失踪一名士兵,无理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防守的宛平城搜索,遭到拒绝。日军遂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攻击,挑起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第29军官兵奋起抗击,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

七七事变爆发后,第29军士兵跑步进入阵地。

  指着宛平城墙头上日军入侵时留下的弹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部主任都斌介绍,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东北后,为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二战”的战火。

  侵略者的暴行无所不用其极

  “自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日军在中国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不胜枚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室程浩博士介绍。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中将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等人的指挥下,日军对南京大肆屠城,烧杀淫掠6周之久。南京变成一座尸横遍野、满目凄凉的死城。

日军利用中国战俘做刺杀训练。

  日军滥杀无辜,用尽各种办法,手段残酷,令人发指。如集体枪杀、火烧、活埋、枪刺、刀砍、沉塘……日军除残酷屠杀无辜外,还肆意强奸、轮奸中国妇女。英国记者田伯烈揭露,日军烧杀淫掠下的南京 “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活地狱”。

  在八路军敌后抗战活跃的华北地区,由于始终找不到对付八路军敌后游击战的有效方法,竟然迁怒于人民群众,对我抗日根据地民众实行了最为残暴的手段,推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1943年,日军在八路军北岳区3个月内就烧毁民居10余万间。

  日本在1925年6月日内瓦国际会议《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它气体和细菌战方法的议定书》上签字。但是,日本法西斯却公然违反国际法规,进行残酷的细菌战与化学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因遭受日军细菌战和细菌实验而死亡的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至今还遗弃在中国的200万发毒气弹,继续给中国人民造成严重伤害。

  团结起来用血肉铸成新的长城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厅正中矗立着《铜墙铁壁》的巨型浮雕,其上人们眼中的愤怒,是他们奋起反抗的前奏,人们毅然举起武器的决绝,证明着华夏雄狮的觉醒。

八路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呼吁全国人民:“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感召下,抗日军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奔赴抗战第一线,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都斌一边手拿抗日故事集,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抗日英烈的过往。

  在我们生活的中华大地上,曾经涌现出大批抗日将领和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他们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日军向八路军缴械投降。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光明终将战胜黑暗。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钩沉|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抗日战争纪念馆,我们看到了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物!

  它们历经沧桑、几经浩劫留传至今,都已是弥足珍贵,使人需仰视而得见。它们是我们民族兴衷荣辱的实物见证,既记载了我们祖先的光荣与梦想、也烙印了我们民族的屈辱与迷茫。

  将军的铁骨柔情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转移时,血洒十字岭,时年37岁。

  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将军先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等职,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和普通人一样,这位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八路军高级将领,对家人也充满了柔情和牵挂。从1940年11月到1942年5月牺牲的前三日,左权给妻子刘志兰写了十多封信,字里行间包含着他对年轻娇妻的关爱、对不满两岁女儿的牵挂,体现出这位抗战将领的铁骨柔情。在最后一封信中,左权深情地对妻子说:“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几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些感人的书信,真是催人泪下。

  戴安澜的铁汉印章

这枚铁汉印章的主人,也是一位铮铮铁汉,他就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的戴安澜,先后参加过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和昆仑关战役。1942年,作为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率部参加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取得了同古保卫战的胜利,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壮烈殉国。盟军称赞他是同盟国青年的模范,他是30万中国远征军的优秀代表。1942年10月29日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3年4月1日,在广西全州隆重举行戴安澜的国葬仪式。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蒋介石、林森、张治中等国共两党军政要人都送了挽诗、挽词和挽联。毛泽东题写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死”字旗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四川安县年轻人王建堂投笔从戎,串连组合起百十个具有同样热情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大家一致请缨杀敌,意志坚决。王建堂出征前,父亲王者诚寄来一面旗帜,鼓励儿子为国捐躯,奋勇杀敌。旗的正中写着苍劲有力的“死”字。“死”字的左右两侧写着几行小字:右边,“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王建堂带着队伍至重庆,被编入二十九集团军野战补充二团,经整训后,奉调湖北参战。从军后的王建堂,没有让父亲失望,他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常德会战、长沙会战等大小战役数十次,由于作战勇猛且指挥调度有方,先后两次获得战区长官部授予的甲级勋章。如今,这面“死”字旗,是王建堂在上世纪80年代凭着记忆复制的。虽然只是一件复制品,但它依然在向人们讲述着,中华民族所经历的那段苦难与悲壮的岁月。(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金台点兵工作室银城)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