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历史不在别处

发布时间:2017-07-07 05:4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钟的写文 李隽辉摄影报道

    7月2日傍晚,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畔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中心广场上正在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群众歌会。马家堡街道的老年合唱团成员准备登台合唱歌曲《太行山上》。

    7月4日,北京香山蓝涧沟,佟麟阁烈士墓。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通常游客稀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婷舒/摄

    6月29日,北京南苑村一处公园,园区南侧曾是日军存放军用飞机的仓库。80年前,日军飞机从这里起飞,对南苑地区进行轰炸。

    6月14日,在紧邻卢沟桥的桥西街上向南眺望,可以看到卢沟新桥和京港澳高速路。

    6月14日晚8点,附近居民面对有近四百年历史的宛平城跳广场舞。城墙上至今保留着80年前日军炮击宛平城时留下的弹坑。

    6月13日,一辆共享单车穿过卢沟桥。

    6月16日,位于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南口学校的学生在参观学习。

    6月29日,北京南苑村一处公园里,来自山东的71岁的仝西安(左)和70岁的杨传生刚刚结束为园区除草的工作。园区内曾是日军存放军用飞机的仓库。

    6月29日,北京南四环外久敬庄,来自河南的20岁厨师罗重启站在路边。他供职的酒店配有制服,领章是两面国旗。80年前,赵登禹将军在附近殉国。

    80年前,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卢沟桥奋起抵抗,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这里天气晴朗,绿树成荫,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二战反思报道中绕不过去的篇章。

    今天,在宛平城,岁月亦归复平静。人们在这里跳舞、唱歌,人们在这里追忆似水年华。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卢沟桥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不过,它必然会少几分沧桑,多几分天真;少几分质朴,多几分雕饰。战争侮辱和损害了卢沟桥,战争也成就了卢沟桥。

    80年前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佟麟阁将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无数普通人被迫生离死别、颠沛流离。民族危亡关头,年轻人或拿起枪杆子保家卫国,投身抗战大业;或历经南行和西迁,为中华文化保留一缕命脉。

    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抗日战争让中华民族承受了长达14年的痛苦,也推动中国变成了拥有国家意识的现代国家。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句铿锵有力的口号至今依然震撼人心。中国历史上不乏战乱,甚至亦有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但是少有一场大战的格局能够与抗日战争等量齐观。抗战重构了中国人的家国意识,中国也从世界格局的观望者和被动参与者,变成了新型国际秩序的主张者和建构者。

    以“历史三峡”的视角看,抗战对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仍在持续。抗战是历史上民族意识高涨的节点,也是现实中地缘政治关系的原点。抗战史还远远没到翻篇的时刻。回避对侵略战争的反省和检讨,既是遗忘过往,也是羞辱当下。

    然而,不管历史的诠释和现实的遭际如何演变,80年前打响在永定河边的第一枪,切切实实地改变了宛平城下普通人的生活。

    如今,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在那年的7月7日,有多少引车卖浆者断了生计,有多少母亲怀抱里的婴儿在枪炮声里啼哭,当时的百姓如何挨过枪林弹雨下的日与夜。当然,没有人愿意回到那个年代,我们也不应该回到那个年代,我们需要的是铭记而不是重历。

    生活不在别处,而在当下。享受和平和安定是最基本的人权,挑起战争永远都是不可饶恕的愚蠢错误。

    卢沟桥和宛平城本该是这个样子:小学生踩着有几百年历史的石板路上学,大爷大妈乐呵呵地跳起了广场舞,共享单车沟通着传统与现代,一晃而过的街市令人目不暇接。

    也许每个人对抗战“知识点”掌握得不尽相同,不是谁都能对着战事的纪念碑说出个子丑寅卯。一年又一年的过往,终究难敌琐碎的日常。可是,国人维护和平的决心却是不容置疑的。谁都不希望战事重演,谁也不惧怕外人强加的入侵,这就是一个民族最坚定和最统一的意志。

    今天的和平生活离不开祖辈的巨大牺牲,未来的安定团结又取决于今天对维护和平的努力。

    卢沟桥是中国抗战的精神图腾,卢沟桥上大大小小的石狮子,见证中华民族从颠沛流离走向繁荣复兴。卢沟桥连接起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宛平城和许许多多历经战争创伤的地方,依然容纳着普通中国人最真实的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我们对未来葆有美好的期许。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