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挺进”大青山重温英雄绝唱 红色文化圣地传承沂蒙精神

发布时间:2017-06-29 14:21 来源:大众网 作者:樊思思 庄滨滨

  大众网临沂6月28日讯“北有平型关,南有大青山。”1941年发生在山东费县的大青山突围战,在山东抗战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28日下午,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代表团来到位于临沂费县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一件件老照片、油画、浮雕、实物,为代表团成员们重现了那场壮烈的战斗。如今,大青山突围战遗址已被打造成全国党性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数万名党员干部群众从全国各地来此参观学习,回顾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接受党性教育。

  28日下午,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代表团走进位于临沂费县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参观。

  走进纪念馆,迎面一组战斗雕塑,战士们手持武器向前冲锋,表情坚毅,栩栩如生,正是我军在大青山突围战中浴血奋战的缩影。据讲解员介绍,1941年11月30日,抗大一分校及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一一五师等机关近6000人在大青山地区与敌遭遇,其中战斗兵力仅600余人,其余绝大部分都是学员、机关后勤人员甚至伤员,而日伪军的精良武装兵力却足足5000人有余。这是一场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斗争,也是一场极为惨烈悲壮的战斗。子弹打完了,同志们就跟敌人肉搏,纪念馆用多媒体沙盘再现了战斗的激烈情形。有代表团成员问起伤亡情况,当得知仅抗大一分校就有200多名学员牺牲时,不禁连连叹惋。

  令代表团成员们印象深刻的,不仅有突围战中英勇无畏的搏斗,还有战场上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作为党的重要干部,陈明、辛锐夫妇夫妇在这场突围战中先后壮烈牺牲,当讲解员讲到这对夫妻牺牲时的惨烈时,代表团一片静默,有成员抬手扶起眼镜,悄悄擦拭着湿润的眼角。

  纪念馆中以支援前线为主题制作的陶艺长廊。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大青山一战,我方以伤亡8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其余5000多人的胜利突围,粉碎了敌人合围的阴谋,成功保卫了山东省党政军机关,保存了山东的革命骨干力量。大青山的每一寸土地,无不浸染着烈士的鲜血,沂蒙的山山水水,处处回荡着英雄的颂歌。听着讲解员庄重而动情的讲述,代表团中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虽然战争历史已经远去,但那浩浩荡荡的冲锋队伍,那响彻云霄的冲杀声,都在眼前这一张张图片中浮现。”参观完纪念馆,代表团成员、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党委副书记、政府合作事业部经理王立群深有感触,他说,一踏上沂蒙这片土地,就不由自主想起了“沂蒙六姐妹”“沂蒙铁姑娘”等等人物的英勇事迹。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这就是沂蒙革命老区的真实写照。代表团成员、爱奇艺党委后勤党支部书记、总编室负责人张月宁说,在浴血抗战的岁月里,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胜利,今天我们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带着希望和信仰一往无前。

  纪念馆出口处的群雕艺术品。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是沂蒙地区红色文化特色的一个缩影。作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费县凭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两大红色名片,入选全国首批“中国红色地标”。放眼整个临沂,以资源为导向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无疑是未来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路子。其中,以红色旅游景区为载体,推动党性教育进传统景区,实现红色旅游和党性教育基地建设融合发展,对于增强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了解到,未来5年,临沂将打造以沂蒙精神为文化内涵,以沂蒙亲情为地域特色,以红色沂蒙为品牌形象,以绿色沂蒙为产品支撑的“红色文化圣地”,形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综合型区域红色文化产业体系,带动沂蒙老区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素质提升。(大众网-山东24小时记者 樊思思 庄滨滨)

来源:大众网

【责任编辑:董志成】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