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中青报旅游周刊
APP下载

文化遗产保护五大创(hu)新(you)词汇排行榜——第一期

发布时间:2017-06-28 19:26 来源:中青报旅游周刊 淡定哥

  近年来,文物保护倍受关注。故宫换个栏杆,都能引起公众热议。要是早十几年就好了,那么多好东西就不会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说起来,早十几年公众也没什么文保概念,哪儿像现在,“可识别性”这种专业的概念,都能被记者当作标准,评价换栏杆的事儿。那时候,不仅公众没有文保概念,专业人士和媒体水平也不高,经常生造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文保概念和词汇,有些是为了普及,有些呢,就是纯粹的忽悠了。

  这里,我搜刮回忆,把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创新词汇翻出来,稍加点评,从几个角度评个星级,做个排行,供大家一乐,也顺带回忆一下,文物保护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当然,除了以下我点评的词汇之外,如果大家想到什么更有意思的词汇,或者有任何想要一起排行的词汇,都可以在底下留言, 我将在下一期中继续点评

  第五名: 天人合一

  创新指数★☆☆☆☆

  实效指数★★☆☆☆

  忽悠指数★★★☆☆

  天人合一本来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哲学概念,算是上古人类对于自然界无奈的解读吧。近年来逐渐被忽悠学界拿来发扬光大,无论啥事儿,只要跟自然相关,就上升到“天人合一”。在文物保护届,特别是世界遗产方面,尤其是这样。作为挖掘传统的实用成果之一,“天人合一”实在是发扬民族特点,忽悠外国友人,申报世界遗产的不二法门。无论是几面云山几面城,还是山山水水,这么说吧, 只要有山有水有人,就能叫天人合一。

  由于此词为传统再利用,所以创新方面表现一般。而实效和忽悠方面,由于支撑了多处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得到的评价较高。

  第四名: 异地保护

  创新指数★☆☆☆☆

  实效指数★★★☆☆

  忽悠指数★★★☆☆

  “异地保护”其实是个很好的方法。早年间,欧洲人也常用,就是把文物建筑拆了以后,换个地方组装起来,虽然失去了不少历史信息,但总比全拆了好。当年埃及建阿斯旺大坝的时候,国际援助文物保护工程就把阿蒙神庙拆了换个地方组装起来。我们三峡文物工作中,也用过这个方法。异地保护这个方法,用的好了,缺失能解决一些很棘手的矛盾。可惜,据我浅薄的了解,有不少挺好的文物建筑,都是被打着“异地保护”的旗号,拆了之后,被堆到犄角旮旯里,有的构件丢失,有的被遗忘,完全没有恢复的一天。

  当然,现在大家也都逐渐知道了这个词的实际效果,所以,近几年已经很难看到有文物建筑被允许这么“异地保护”了。

  由于这个概念不是首创,因此创新指数不高。但毕竟异地保护是个比较中性的方法,用的好效果便好,用的不好效果就很差,因此在另两个方面的得分也比较中性。

  第三名:保护性拆除

  创新指数★★★★★

  实效指数★☆☆☆☆

  忽悠指数★★☆☆☆

  这个词好像是当年拆除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时候,有关单位给出的解释里的一句话。论创新性,那绝对是无与伦比,能把相互矛盾的两个词凑在一起,组成个新词,真的相当的有创意,创意指数可以给满分。

  可惜这个词生不逢时,这几年,公众的眼睛开始雪亮了,据我所知,不少人都觉得这个词听着很扯,作为那段解释里的核心词汇,起到了出乎意料的反作用。因此,忽悠指数只能达到2颗星。

  而实效方面,由于“保护性拆除”并没有被大规模采用过,因此无法得到高分。

  第二名:风貌保护

  创新指数★★☆☆☆

  实效指数★★★★☆

  忽悠指数★★★★☆

  “风貌保护”是个伟大的词汇,曾几何时,“夺回古都风貌”、“注入历史风貌”等宣传词语充斥着报纸杂志。有多少古建筑古街区,都因它之名,被铲平、被改造,重新盖成了具有“风貌”的崭新仿古建筑。

  所以说,“风貌保护”虽无甚创新,但单凭它巨大的影响力和貌似科学的相貌,就占据了本期排行榜的第二名。

  第一名:北京中轴线申遗

  创新指数★★★★★

  实效指数★☆☆☆☆

  忽悠指数★★★★★

  最后,隆重推出本期的冠军——“北京中轴线”。这真的是个非常厉害的创新,这里涉及比较有意思的专业背景知识。

  什么是“中轴线”?城市才有中轴线。那为啥“北京中轴线”里不带“城”字呢?因为“城”早就没了。

  早年,北京古城(或叫北京旧城)是极有特点的古代城市。当年,梁先生主编的《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其中第一项就是“北平城全部”,并将其誉为“都市计划无语伦比的杰作”。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清楚吧。(如果不清楚的,请去查阅《城祭》,不对,是《城记》,王军著。)反正到了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北京古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了,对称的城墙、成对的城门、牌楼、街巷等体现轴线对称的要素早就没了,中轴线上的大清门、地安门、永定门也没了。但是,这更显出这个概念的厉害——“刀”可以没有,反正我们要“刃”啊。

  所以说“北京中轴线”是兼具创新性和忽悠性的伟大词汇,这两个指数都能打满分。至于实效嘛,等到它真的申遗成功了,再加上去吧。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看明白了,我是在总结文物保护的黑历史。没办法,哪个行业哪个学科,都有不堪回首的往事,都有发展的过程嘛。你看,这几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完全焕然一新了。再说,我在这里回顾历史,也是为了大家更好的前进,为了给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添砖加瓦。

  最后,请允许我感叹一句——“保护,有多少破坏假汝之名!”

  编辑:张世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责任编辑:刘盼盼】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