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长大大
APP下载

高校艾滋防控,软肋在哪?

发布时间:2017-06-27 15:4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中青报·中青在线

   “艾滋病这个话题本身就比较敏感,而讲座形式又比较枯燥,同学们因为害羞等原因,对讲座表现出没有兴趣。”保飞(化名)是昆明学院“青春红丝带”社团的一位负责人,最近他一直在思考防艾活动的该如何开展,才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其实不少同学挺想了解艾滋病传染、预防和控制等问题。”他说。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和性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引起了一些专家的担忧。在今年昆明市“两会”上,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提案指出:“目前,昆明高校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活动形式有限,不能覆盖全部学生”。“高校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教育堪忧”。

  高校染艾者八成源于好基友

  大二学生王金(化名)在“不撸帝(Blued)”上认识了学服装设计的苏鲍(化名),两人见面后才知彼此都是轻度抑郁症患者。“我们没有成为情侣,只是成为了病友”。

  根据官网介绍,Blued是“一款倡导积极健康公益生活的好基友社交软件”,“可以发现和找到身边的好基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多维度匹配”。

  “一些大学生就在上面约人。”王金认为,这种同性社交app,有点像“双刃剑”。一方面,它给予的安全警示信息会提高男同志之间的安全防范意识;但另一方面,它让不安全的性行为发生几率增加。他认识的一名同学,在“不撸帝”约人后,发现自己感染上了性病,但与他约会的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位专家对此不无担心地指出:“根据目前疫情流行特征,性传播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而在青年学生中,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已达80%以上,形势非常严峻。”

  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员会在对昆明高校1539名在校学生的调查显示,被明显调查对象中,有18人的性伴侣是同性,48人的恋爱对象是同性。

  昆明医科大学曾对某高校连续4年、每年800人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男性的同性性行为逐年上升,且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极低。调查显示,最近一年只有1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有1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随着年龄的增大,男性性行为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外省户籍的大学生性行为生率高于云南本省学生。然而,虽然大学男生的性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但是男生的艾滋病知识知知晓率却低于女生。

  据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云南新发现的感染者中,青年学生的报告人数增加,15-24岁青年学生感染者有94例;2016年,新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为89例,仅比去年减少5例。

  这一情况不仅出现在昆明。据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南昌等城市的疫情报告,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也在逐年增加,甚至触目惊心。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

  2015年8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近年来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地方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

  学生需求强烈学校教育滞后

  虽然目前的疫情显示,大学生已成为艾滋病预防和性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但遗憾的是,许多高校的此项教育工作却不尽如意。

  国家禁毒委禁毒专家库成员、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教授莫关耀直言不讳地指出:“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落后于毒品预防教育”。

  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员会的调查也显示,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26个调查项目中,有7项的知晓率低于50%。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确避免艾滋病的感染。

  “我们对学生的调查发现,70%以上的大学生首次性行为的对象为恋爱的男女朋友,但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到50%。”莫关耀说,这可能与他们认为和恋人、同学的性行为是安全的,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危机四伏的艾滋病感染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

【责任编辑:郭艳丽】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