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随意聘请兼职教授折射浮躁的大学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27 05:3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朱昌俊

  不少聘任往往是在公布结果后,学校师生、校友才知情,继而引发争议和质疑,也给学校的形象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

  6月23日晚间,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通过官网发布一则“情况说明”:鉴于6月21日学院在向有关专家颁发聘书一事上存在着程序瑕疵,为保障学术的严肃性,进一步规范兼职教师的聘用制度,经研究决定重新审核兼职教师资格,收回聘书。这份盖有人大继续教育学院公章的“情况说明”还表示,今后该学院将严格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的聘任管理办法,做好相关工作。

  大学撤销聘任或收回聘书的做法,过去也有。但像人大继续教育学院这般短短两天时间内就宣布收回,为数不多。究其原因,人大继续教育学院给出的答案只有“程序瑕疵”四字,未作具体说明,给人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间。不过,据说在公布这次聘用结果后,有人大校友对于被聘兼职教授是否符合资质,产生了质疑。这或是促成人大继续学院最终收回聘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聘用兼职教授,近年来屡屡引发关注和争议。虽说从出发点看,大学在常任师资力量之外,聘用客座教授、特聘教授,无可厚非。可在现实中,一些高校的兼职教授成了一种随意相送的名誉和头衔,有名无实:一来是聘任的程序规范存在问题,二是兼职教授的资质无硬性标准。综观这些高校的兼职教授,娱乐明星、官员占了相当比例,就足以说明太多问题。一些官员成为诸多大学的座上宾,落马后便成为学校的污点,校方也不得不急于撇清与“官员教授”的关系,闹出不少笑话,真是斯文扫地。

  一所大学,聘请谁做兼职教授,或者将学位授予哪些人,理当是极其严肃之事。这不仅表现在,它要符合校方制订的聘任程序,更是指,大学聘请哪些人担任兼职教授,也是大学价值追求的一种间接表现,与大学精神息息相关。在国际上,这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哈佛大学曾拒绝授予时任总统里根博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也拒绝向英国女王颁发博士学位。虽说学位授予和聘请兼职教授是两回事,但性质是一致的,都要求大学应有爱惜羽毛的意识,慎重对待手中的学术权力,同时保持必要的独立性。

  若完全无视所聘者的社会认同与业务能力,完全不考虑所聘者与大学自身的“气质”是否相符。那么,这样的聘任显然就堪称是不伦不类,也很难指望,通过这样的聘任能够给学校带去真正的学术资源与声誉的加持,相反,它很容易构成对大学精神的自我矮化。一些大学热衷于聘请明星、官员,本身就有追星、媚权之嫌,其醉翁之意本就不在于能否给学校带去实质性的学术增量,而更多只是跟风和谋求眼球效应,就更该有所反思了。

  抛开大学精神不谈,仅从程序上看,聘请谁当教授,或者授予谁学位,也应该充分回到学术自治的框架内,而不是受行政权力的主导。然而现实中,一些大学的聘请行为,很大程度上仍是行政权力拍板的产物,成为一种互相迎合的利益交换。这导致聘任变得随意化,不仅加大了被聘者滥竽充数的概率,也割裂了大学的共同体意识。不少聘任往往是在公布结果后,学校师生、校友才知情,继而引发争议和质疑,也给学校的形象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好的外聘行动,是给学校的形象与教学加分,而不当的外聘,则只能是损耗学校的形象。

  社会学者周孝正曾在评价学校聘明星当教授时指出,这对明星来说是不谦虚不慎重,对学校来说就是浮躁,背后更多的是追名逐利,目的就是为了好招生,尤其是那些自费生和那些只发给结业证不发给毕业证的各种培训班。人大继续教育学院这次不成功的特聘,或为此提供了新的注脚。知错能改是好事,但要真正改变“兼职教授”变成一个头衔,被随意相送或交换的局面,恐怕先还得从加强责任意识开始。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