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张坤:每天都是再出发

发布时间:2017-06-21 20:5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坤

  ---第 205 期---

  2017/06/21

  Topic:扎根在土地上的新闻

  文 / 张坤

  (“坤哥007”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互动)

  

   今 日 之 声

  张坤:

  这是一堂新闻课,也是一堂生活、生命分享课。

  今天,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团委举办“做扎根在土地上的新闻——中青报青年编辑记者践行‘一学一做’主题座谈会”,对话4名参加“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报道的记者。

  4月底,报社从冰点周刊、教育科学部、视觉中心、中青在线选派了4名骨干记者,分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上红科乡特跟村、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卧龙镇塘崩巴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回龙镇塘山村、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塔崖驿乡北铺村驻点调研,形成数十万字的采访笔记,拍摄了数万张图片。从5月18日开始,中国青年报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山村纪事”专栏,全媒体刊发了大量精准扶贫、驻村调研的文字和图片稿件,多篇报道被全网推送。

  座谈会上,4名记者就这一个月在当地的工作生活情况、新闻背后的故事、采访写作实务等,与现场同事真诚地互动交流。特别是谈到理想情怀时,4名记者从新闻的力量、媒体人的责任等方面,述说了在基层的真实感受和成长收获。

  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团委举办“做扎根在土地上的新闻——中青报青年编辑记者践行‘一学一做’主题座谈会”,对话4名参加“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报道的记者。

  听完后在场的同事们都很感动,我也即兴报告分享了五点体会。

  一,两地的距离,最远的是心,最近的也是心。

  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我们新闻人的努力,就是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地方,获得更多希望。

  因为走进了心灵,村支书才能打开心扉彻夜长谈,产生了《出口》这样优秀特稿;因为走进了心灵,老奶奶才会把住家中的女记者当成自己孙女,记者回京后还一直在联系,流着眼泪互诉思念。

  如果走不进心灵,即便做了多年邻居,也只会老死不相往来。

  二,新闻是土地里“涌”出来的。

  最贫瘠的土地里也能“涌”出新闻,因为个人命运连着国家命运,乡村土地连着城市发展,如果把自己深深扎根在土地上,将额头低到尘埃,将农民当做自己的亲人朋友,好新闻一定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缺的不是新闻,而是一双发现的眼晴,是用脚采访、用笔还原、用脑思考的职业追求。

  三,背后伸出的温暖之手。

  记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背后的编辑老师和同事们,每一个优秀的全媒体精品,都凝结着前后方团队合作的心血。一个人会走得很快,一个团队才能走得更远。

  四,每一段成长经历,都是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当年轻人真正“沉”下去,才会在快餐化、碎片化时代更深地认识自我、认识国情、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做一名努力记录历史的好新闻人,为历史和时代留下一份底稿。

  五,最稀缺的是真新闻。

  无论全媒体如何发展,最稀缺的还是“真新闻”,我不久前曾写过要关注真新闻、真问题。“真”里出真知,真实理性、真情实感、真有意义。

  新闻的力量不只是“新闻”本身,年轻记者们一篇篇有故事、有质感、接地气的作品,不是塑料做的花朵,而是沾着泥土芳香、带着露珠气息的正能量,影响大众,温暖人心。

  每位记者都有很多心愿,不仅仅只是写出更多好稿,拍出更多好照片。还有通过更多方式能改变、改善当地贫困面貌,包括帮助当地贫困孩子捐些书和衣服。

  一次并不算长的驻村蹲点,让新闻有了更完整更丰富的生命力,让爱和责任深深植入全心全意服务青年的心里。

  “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你们愿意再出发吗?”

  每一位年轻记者都大声回答:我愿意!

  而对于新闻人来说,每一天都面对着变化和发展,面对着富裕与贫穷,面对着公正与公平。只要不忘初心,真诚用心,我们每天都是再出发,都在奔向新闻现场的路上!

 

来源:中青在线

【责任编辑:赵建琳】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