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转租公租房获利数倍!究竟错在哪?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陕西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近日发布公告,表示近期一些租住人才公租房的大学生违规转租公租房牟利,经过核查,该局已取消54名违规转租大学生租住资格,并将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

  大学生出租公租房获利数倍被查处清退

  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在西安市创新创业,自去年6月以来西安市开展了新毕业大学生人才安居保障计划。截至目前,已向大学毕业生配租人才公租房12835套。在配租过程中,住房保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实行优惠政策、开辟绿色申请通道,只需携带本人毕业证和身份证,即可直接到所选小区的物业公司办理入住手续。

  西安市房管局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少数租住人才公租房的大学毕业生违规转租牟利。截至目前,该局已先后清退54户违规转租的大学生用户,他们将月租150元左右的公租房以每月五六百元转租牟利。

  西安市房管局已取消这54名违规转租大学生的租住资格,并强制搬离,并在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官网予以公布。同时, 通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安等相关部门,限制其在一定时期内购房及落户,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

  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这样钻制度的漏洞,将公租房转租出去牟利,这背后的问题是什么?完全是因为制度漏洞吗?

  央视评论

  扣好大学生诚信的“第一粒扣子”

  首先要说的是,西安市房管局对这些违规大学生的处罚如果只是取消资格,强制搬离,或许还不够。最起码,在依法依规的情况下,这些转租所得的利益应该予以没收,甚至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从政策出台的初衷来看,西安市出台优惠政策,给予新毕业大学生公租房租住资格和过渡期,是对大学毕业生的关爱。一方面,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起薪较低,尤其是农村的贫门学子,往往面对着租房的压力。在初入社会的重要阶段,政府用政策手段扶助他们一把,能帮他们让自己的事业早日走入正轨。与此同时,这样的政策也在客观上也有吸引人才的目的。然而就是这样一项好政策,却被一些大学毕业生当做牟利的工具,转租之间获取差价,这肥了自己,损害的是人们对这个对更多大学毕业生有好处的制度的信任。

  首先,这样的做法无异于从公共财政里盗取资金,损害了政府的利益。众所周知,公租房之所以价格低,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政府补贴。通过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才能够让承租人以远低于市场价入住,实现“住有其居”的目的。大学生转租获利,钱从哪里来?无需仔细分析就能看出,钱来自于公共财政。因此,说这种做法“损公肥私”丝毫不为过。其次,这样的做法损害了其他居民的利益。当前,保障房依然存在缺口,一些居民收入过低亟需入住,却只能面对摇号等措施。大学毕业生获取入住资格后却转租获利,让本应入住的居民望眼欲穿,合适吗?受到损失的,还远不止这些群体。这一次西安市采取果断措施,在惩处失信行为的同时也对政策作出调整,对3年内新毕业大学生不再进行公租房申请资格审核。这样的惩罚正合适,也正当其时,给了这些大学生一个当头警告,不能拿政府部门制度设计的好意当个人牟利的私器。

  △人才公寓(资料图)

  保障房与商品房不同,带有极强的政策性,其终极意义就在于确保社会公平,让真正有需求的人群住有其居。如果放任大学毕业生的这种失信行为打破公平的底线,不但会让“保障”功能丧失殆尽,还会从客观上损害公平。更重要的是,假若让大学毕业生在走入社会的第一课中就学会投机取巧、从中渔利,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杀伤力将会更大。

  在我们的社会中,除了大学生之外,将公租房、廉租房转租牟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制度上的漏洞自不可免。制度的部分属性其实就是防小人,在制度设计上进行完善,强化审核和后期跟踪管理还是有其必要性。

  当然,制度也不是万能的。有了制度还需要去落实,良好的制度需要诚信的氛围,需要民众有规则意识。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我们常讲“立德树人”,良好的“品德”永远是第一位的。假若对社会没有感恩之心,甚至未能养成诚信品德,有再多的知识又有何用?即使退一步言之,十几年寒窗苦读,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时最起码应该有为人处事的底线。而西安公租房乱象告诉我们,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已经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知识的累积和道德水准的提升未能同步。在此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惩处,大喝一声,猛击一掌,有利于他们幡然醒悟,反省自身,也有助于警示更多的大学生。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高等教育的三大命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显然,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是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善于钻空子、诚信缺失者也不是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唯有高等教育把“立德”挺在第一位,才能帮大学生扣好“诚信”这第一粒扣子,走入社会之后才更有可能不会突破底线。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