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你我尽职敬业便会少很多矫情病

发布时间:2017-06-02 04:4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曹林

  这几天一个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位环卫工人正趴在车下用手扒出垃圾。短短一天,这张照片便引爆各大网站,网友纷纷点赞,甚至上了央视。大家称这位敬业的环卫工为“最美环卫工”。面对舆论赞誉,无意中成为网红的林师傅倒是很淡然:咱也没做啥,城市更干净了,大家心里都敞亮了不是?做了环卫工,就要尽职尽责,最美可谈不上。

  林师傅越淡然,越没当回事,越显得铺天盖地的“感动”有点儿矫情。那些夸张的表情,动辄“最帅”“最美”,映出我们对日常生活的陌生和隔膜。其实这样的场景,是环卫工人的工作常态。正如有网友说,清理垃圾本就是脏活累活,如果常关心这个群体就会知道,这样清理是常有的事。环卫工人大多来自农村,能吃苦,做事认真,这样干活很普遍。

  常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触动我们柔软的内心,让人们感动。是的,人们的道德感官要保持着敏锐嗅觉,不能失去感动的能力。但很多时候人们的感动似乎又太随意、任性和易感了,动不动就热泪盈眶,动不动就“最美最帅”,姿态总会走向浮夸。有些感动,激起的是美好的共情,而有些感动,映照出的则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陌生而露出的浮夸表情。

  就像一个平常不太努力的人,偶尔稍微努力一下,就会为自己的努力自我感动不已。同样,有些人也许平常缺少对身边环卫工人的关心,不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甚至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偶尔看到他们趴在车下用手扒出垃圾的工作照,便感动得不得了。很多感动,都源于这种陌生和隔膜。偶尔看到农民工孩子趴在路边做作业,便感动得不行;偶尔看到农村孩子干那么重的农活,便哭得稀里哗啦。多接些地气,多些关注和了解,便不会那样站在不同的生活世界里自我感动了。

  这种建立在陌生和隔膜基础上的感动,带着很大的矫情成份,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潮水一样地来,如潮水一样地去。派发了“最美”的帽子,感动之后,仿佛共同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善业,然后心满意足地迅速背过身去,回到自己的世界,陌生和隔膜仍在。

  环卫工人趴在车下用手扒出垃圾,是他的尽职和敬业。人们表现出的那种铺天盖地的感动,也折射出尽职敬业品质的稀缺。一个社会缺什么精神,人们便更容易被那种精神感动。环卫工人尽职去清理垃圾,建筑工人尽职去盖好房子,面包师尽职去做让顾客放心食用的面包,企业尽职生产让妈妈们放心的牛奶,我们都像趴在车下扒垃圾的林师傅那样一丝不苟,那样细致入微,那样做好职业要求的每一个细节,便不会觉得那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事了。那只是一种专业的姿态。你我都尽职敬业,便会少很多矫情病,少很多感动癖,少喊很多“最美”“最帅”的口号。

  这条新闻后面铺天盖地的感动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就是一些网友表现出的习惯性批判意识,比如有些网友说,天天最美最美,你倒是把福利待遇提上去。有的说,一个干了10年还是临时工的最美清洁工。有的说,最脏最累最少工资,不知道给他弄个虚头巴脑“最美环卫工”有啥用。有的说,我看到的只有辛酸,62岁了,还要为生活奔波,拿着两三千块钱,日晒雨淋,钻车底捡垃圾,等等。

  我也不太喜欢这种脱离了现实情境的愤世嫉俗,以悲情和辛酸的视角看待环卫工作,这也是一种矫情病。从林师傅接受采访时的表达来看,他并没有带着悲情和受欺负的心态来做这份工作,而是挺开心和自豪的。他说,路面就像家里的地面,不扫干净心里不舒服。咱曲阜是全世界出了名的旅游城市,作为环卫工可不能拖了后腿。他还说,做了环卫工就要尽职尽责。相信他不是在迎合宣传唱高调,而就是一份工作的平常心。在他的豁达和快乐面前,那些不了解他的生活、貌似替他鸣不平的评论,倒显得挺滑稽。

  最后说一句,我是无比讨厌新媒体报道这条新闻时用的如此标题:山东62岁环卫工上了央视只因为他做了这个动作。不好好说话,不好好说人话,故弄玄虚,无趣无聊,什么新闻都套用这种悬念体,偷懒到令人发指。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