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海运仓内参
APP下载

美驱逐舰进入中国领海!唯恐天下不乱?

发布时间:2017-05-25 16:30 来源:中青在线 海运仓内参 袁野

 

  美国官员24日宣布,美国海军“杜威”号导弹驱逐舰当天在中国南海美济礁附近海域进行了巡航,并驶入了12海里领海范围内。美国媒体表示,此举意在向中国传递信号:美国要在太平洋维持关键航道的开放。

  据观察,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以来,同时也是美国自2016年10月以来首次在中国南海采取“航行自由”行动。

  美方坚称此为一贯行为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海军上校杰夫·戴维斯拒绝就该次行动作出评论,但他在声明中宣称“我们每天都在亚太地区开展行动,包括在南海”,美军的行动符合国际法。他还表示,巡航并非针对任何国家或任何水域。

  “海运仓内参”(ID:hycplb)注意到,通过“航行自由(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简称FONOP)”行动挑战“过度声索海洋权益要求”,的确是美国长期以来的一贯行为。2017年3月6日,美国国防部就发布了《2016财年航行自由报告》,对上一财年(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的美国“航行自由”行动进行了总结。报告指出,在此期间美军共对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行使“自由航行权”,强度明显高于上个年度。

  这其中,不仅包括涉及南海的中国及台湾地区、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还包括巴西、克罗地亚、伊朗等域外国家,记忆日本、韩国、意大利等美国的“亲密盟友”。

  “海运仓内参”(ID:hycplb)查阅资料得知,“航行自由”行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里根总统时期,自1993年开始,美国每一年度都会公布《航行自由报告》,“航行自由”行动一直是美国显示其领导力及实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特朗普总统想要扭转这一美国长期以来的持续政策,势必将面临很大压力,更何况他未必有此意愿。

  有趣的是,美国内部对这一行动的性质却有争论。一些美国官员不希望将对中国南海的“航行自由”视为常规的例行公事,担心这样“公众和媒体对于这一事件的兴趣就会逐渐衰弱”。

  根据美国官员的说法,特朗普总统上任后,曾先后三次驳回有关开展“航行自由”行动的请求。 “海运仓内参”(ID:hycplb)注意到,在此次“杜威”号闯入美济礁附近海域之前,美国仅曾在今年2月派遣“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驶入中国南海海域进行所谓的“例行巡航”,但这次巡航并未直接挑战中国的海洋权益。

  有观点认为,由于特朗普当前的施政重点仍在国内问题上,对外交事务投入的精力较少,且由于各种原因尚未制定系统的亚洲战略和中国政策,因此才迟迟没有对中国展开“航行自由”行动。此外,由于美国需要同中国在地区安全和经贸等领域开展合作,因此特朗普并不想让“航行自由”节外生枝。

  美国内部声音不一

  另一方面,美国内部对于在中国南海进行“航行自由”行动一直充满争议,从决策层到执行层都存在意见分歧。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日裔海军上将哈里斯就持续呼吁挑战中国。今年4月26日,哈里斯就对美国国会众议院一个委员会表示,“我认为我们不久就会采取行动(航行)”。5月17日,他还参观了日本陆上自卫队在中国钓鱼岛附近的一座雷达站,显示出他有意在领土问题上向中国施压。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威夫特上将5月8日也表示,美国对南海海航行自由乃至整个亚太区域的政策将维持不变。

  除此之外,美国国内政界、军界及学界都对继续采取“航行自由”行动有着较为强烈的呼吁,给特朗普制造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竞选期间,特朗普就曾抨击中国在南海建设“军事堡垒,世人也许从未见过这类东西”。

  警惕中美合作态势遭到破坏

  近来,中美关系出现了改善趋势;此外,中国与菲律宾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国家还就“南海行为准则”达成框架协议,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南海紧张局势。

  需要注意,美国国内依旧存在不希望看到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势力。另一方面,特朗普正面临着来自美国国内政治的巨大压力,“通俄门”持续发酵,他有动机通过挑战中国转移国内的注意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5月23日,特朗普正式向美国国会提交了2018财年预算案,其内容颇富争议,但如果预算不能通过,特朗普未来的施政就将面临相当大的刚性约束。为此,特朗普更有可能屈从于利益集团,以对华强硬换取国内政治利益。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也难免受到影响,这是我们绝不愿意看到的。

  资料来源:新华网、中青在线、中新网、环球网等

  撰文/袁野 编辑/黄帅

  本微信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并注明微信公号:海运仓内参( ID:hycplb)

  如想阅读更多评论,请订阅微信号“中青评论”(微信号:cydplb)

【责任编辑:邓江秀】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