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信息网络助推农民工自发外出就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文凌)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院完成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了云南农民自发性外出就业,目前靠网络信息服务自发外出打工的农民逐年增加。

    这项研究表明,目前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方式,通过政府部门和中介介绍的比例不到1%;大部分人是自发或靠亲戚朋友介绍。而其中,超过48%的人是以自发为主,这与网络信息服务的普及使得农民工更加容易获取异地就业信息有关,他们可以在外出之前与潜在的雇主进行沟通交流。

    目前,云南省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地点已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在直辖市与省会城市的就业比例逐年下降,在地级、县级城市就业的比例逐年增加。

    该项研究负责人、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梦滔通过对2015年云南省外出就业农民工的分析指出,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一是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尤其是房租居高不下;二是部分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出现“逃离大城市”的趋势。而在省外就业的农民工超过一半以上是在制造业,他们中大多数是新生代农民工。年龄越大,从事制造业的比例越低;建筑业则相反,年龄越大,从事建筑业的比例越高。

    与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相比,制造业、交通运输、采矿、建筑等因有一定技术含量或者风险较高的行业,其收入也较高。但调查显示,几乎全部行业的收入在2013年-2015年期都有所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差异不大。有趣的是,各行业农民工的消费水平与带回、寄回家的钱差异很小,说明外出农民工大部分将钱用于了储蓄。

    值得关注的是,非农技能培训对于外出就业影响显著,能平均增加小时工资6.5%;但外出农民工中,小时工资最高的人群仅有5%,而且也仅仅只是平均水平的2.2 倍。

    “小时工资差异性很小,说明外出就业农民工中的高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匮乏,这将会使返乡创业、全民创业的新带头人缺乏。”高梦滔说。

    调研显示,外出就业依然是云南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2013年来,外出就业年收入增加25%以上,每年带回寄回的收入人均超过一万元。但目前农民工外出就业的规模正在逐渐下降。

    "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主要项目投向还是瞄准当地的产业与基础设施,但对于外出就业的扶持不能偏废。”高梦滔认为,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往往是贫困面较大的群体,外出就业滞后。实施非农技能针对性培训项目,适当的政府中介补充,有效提高外出就业的能力和意愿,是云南省少数民族群众脱贫的一条重要途径。(经济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