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张坤:没有被“告别”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5-16 22:23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坤

  Topic:传承中面向未来

  文/张坤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

  的确,没有被“告别”的历史,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历史的组成部分。没有植根与传承,也就没有超越和创造。

  在我们埋头苦干、拼命前行的过程中,时时都应该提醒自己尊重历史、尊重传统。

  国如此,单位如此,家如此,人亦如此。

  看过甘肃知青出身的杨显惠所写的《夹边沟记事》,在知天命之年,杨显惠开始着手调查在甘肃酒泉——一个叫做夹边沟农场的地方,曾经发生的种种不可想象的苦难,写就此书。这样一位老作家深入一线采访,其质朴的情怀、严肃认真的采访作风,都令人感动,作品中有两个重要闪光点:一是对于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作者的追溯和再现,二是作者对人性和尊严的思考。

  这些,也许都是我们在全媒体融合转型中,值得重视的价值坚守和一份对心灵柔软深处的关照 。特别在面对年轻潮流的新闻时,在大踏步奔跑时,很容易忽视,在真实记录历史的背后,还有对于专业、职业历史文化的重视,对于所在媒体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样的忽视,易使我们流于肤浅浮躁、失去正确航向。

  今天与报社部分老同志座谈时,有几位对不久前几个年轻人制作的内部分享片中,“告别历史”一句陈述提出了意见,尽管只是一群年轻人内部总结一次全媒体报道的感受:告别以纸为中心、告别过去传统采编流程,努力超越历史、创造历史等等,但仔细想想,的确有欠妥之处,容易引起误解,我进行了自我批评,也正好借此加强对转型中的报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回归初心,尊重历史”的教育。

  历史没有被“告别”——另一位作家曾以此为题,谈到理解二十世纪,很难离开中国革命。他同时认为,历史是活的历史,并没有真正被“告别”,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有传承,也有批判,有弘扬,也有扬弃,譬如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一个个束缚发展的历史问题和包袱等等。

  没有被“告别”的历史,但是新的环境、新的条件、新的形势在不断变化,无论是固步自封,还是好大喜功,无论是自以为是,还是随波逐流,都可能被滚滚的历史车轮淘汰。

  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尊重现实,尊重规律;尊重规矩,尊重创造。正如习主席所言:植根于历史,但面向未来!

来源:中青在线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