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中青军事发布
APP下载

在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之际,你应该知道一位老人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4-27 08:4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防小务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昨天成功下水啦!

  防小务的小伙伴们更是热情似火,踊跃报名希望成为人民海军航母部队的一员。

  你准备好了么?中国海军的航母之路可是不那么容易走的哦。

  今天与防小务温故知新,来听一位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中国航母、中国海军的老人的故事。

  以他为榜样吧!时刻准备着!

  将军永远的侧影

  2017年4月26日上午9时,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的下水仪式在大连造船厂隆重举行。

  半小时后,消息通过发达的通信网络在全国沸腾起来。

  社交群中,大家正热烈地讨论着国产航母的相关话题,指点江山评头论足。

  突然有人发送了张照片:

  身着老式解放军军装的老人小心翼翼地探望着近在咫尺的舰载直升机,而旁边的美国大兵神气扬扬。

  时间被相机定格在了1980年5月,这位老人便是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后来的海军司令、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将军。

  刘华清(1916—2011),湖北大悟人,1931年参加红军。这位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的老步兵在新中国成立后却成为了海军将军。在随后的日子里,刘华清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

  “我哭了!”一位已经四十多岁的大叔网友在照片信息后如此回复,然后大家的话题便慢慢地从航母的性能几何转向了对这位老人的怀念与敬仰。

  谈的那些故事,是这位老人的故事,同时也是中国航母的故事。

  工程代号707:中国航母之梦的起航

  1970年,刘华清已经被无端从国防科委副主任职位上,打发回海军做了一个小小“船办”——“海军造船工业、科研领导小组(1970年5月起更名为‘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但就是在这一年春天,一项“非常光荣的政治任务”也落在了他这个主任身上。

  当时,海军党委意外接到中央最高决策层关于研制航空母舰的指令,海军党委遂责成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尽快拿出论证方案上报中央。

  刘华清将军与中国航母的不解之缘也自此展开,整整持续了40个春秋,直到他生命的最后。

  在将军自己的回忆中,这段中国首次启动航母计划的故事却仅有数笔:“早在1970年,我还在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时,就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的方案。”

  幸运的是,方案报告的的原文保存在海军档案馆内,我们仍旧能窥见新中国海军最初的“航母梦”是何模样。

  1970年5月16日,刘华清主持完成了《关于建造航母问题的初步意见》,并呈报给海军领导,报告原文如下:

  考虑到当时我国的工业技术现实,刘华清领导提出的这份中国第一份“航母概念图”是无法实现的,但却开启了新中国的“航母之路”。

  报告提交的10天后,刘华清在海军装备部主持召开了航空母舰论证工作座谈会,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航空母舰研制代号被冠名为“707工程”。

  1970年9月28日,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再次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确定航母研制分两步走:从现在起到1972年底,重点完成科研设计;1973年开工建造,争取“四五”(1971—1975)末期首艘航空母舰建成下水。

  梦想总是美好的,707工程虽然已经敲定了工程进度节点,却最终由于国家工业能力的现实及其他问题戛然而止。

  刘华清翘首以盼的中国航母舰队,只能像影子一样潜行于他苦闷的心海里。

  “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

  有些巧合总是很有趣的,1980年5月,就在刘华清为中国海军提出自己的“航母蓝图”整整10年后,他终于与真正的航母有了第一次的零距离接触。

  1980年5月24日至6月6日,应美国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

  作为中国军事代表团的重要成员,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于5月15日率中国军事技术代表团先行抵美。

  参观美军航母“突击者”号的刘华清将军,神色认真地观察着美军舰载机的飞行展示活动,与身旁美国海军将领形成的对比令我们感慨万千。

  刘华清考察参访的最后一站是圣迭戈海军基地。

  五角大楼掌门人布朗为给首位中共军方高级领导人到访制造更大的“轰动效应”,将在这里导演一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压轴戏”。作为“预演”,刘华清饶有兴趣地参观了“CV-63小鹰”号航空母舰,10天后又参观了“CV-61突击者”号航母,这也就是那张令人想哭照片背后的往事。

  在接触过美国先进的航母后,这位此前甚至没有见过真正航母的海军将军触动颇大,在回忆录中,刘华清这样描述其对航母的认识:

  1982年,刘华清挂帅海军司令员,在邓小平同志“海军的问题不少,要整顿!”的指示下,这位中国海军之父将带来中国海军走向新的航程。

  如果说,以往刘华清只是从“外围”观察和思考航母问题,那么担任海军司令员之后,航空母舰在其心中的分量,“自然大不相同了”:“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发展,我们面临的海上威胁和过去大不相同,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们的海防边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发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发展航空母舰,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将军的担忧在当时已经成为了现实。

  1988年的赤瓜礁海战中,我海军官兵英勇战斗取得了胜利。

  但在战斗中,敌方战机曾在战场外徘徊逼近,一度威胁我海军舰艇安全。

  在航空兵困于航程无法支援的情况下,海军舰船只得挂在训练导弹,开启雷达照射敌机以应急威慑。

  1983年5月,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成立伊始,刘华清明确交代要把航空母舰作为重要研究论证课题。

  1984年1月,在海军召开的第一届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刘华清公开提出了研究建造航母的问题。

  1986年2月,刘华清和海军领导集体听取海军装备部工作汇报时,再次提及航母问题:“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

  1987年4月初的一天,海军军校部部长赵国钧和干部部部长傅渤海同时被召进刘华清办公室。

  “航母从现在开始论证研究,立项上型号顺利的话,大概20年后能入列服役。这就要求我们超前考虑舰母必备人才、特别是舰母舰长的培养问题。”刘华清下达指令,今年秋季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一期“飞行员舰长班”,毕业后全部上驱逐舰、护卫舰,从副舰长、舰长,到编队指挥员,一步一步锻炼成长。20年后,就可以从他们中间挑选中国航母需要的第一代指挥员。

  飞行员舰长班最终有9名学员毕业,他们现在都成为人民海军的优秀指挥员。

  1988年8月,国防科工委几位专家联名上书,提出进行航母和舰载机发展可行性研究的建议。刘华清迅即作出批示,要求总参、国防科工委和海军协同研究落实。

  1989年1月7日,由国防科工委统一组织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跨行业、跨学科,有数百名专家学者参加的航母论证课题组正式宣告成立。

  刘华清和中国海军航母梦在此第二次跨出了脚步。

  但遗憾的是由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的整体政策,航母论证工程最终只是论证。

  刘华清知道,航母工程获准立项上型号,最大的问题在于一个“钱”字。1990年12月19日,在出席海军军事工作会议时,面对海军上下渴望航母立项的强烈呼声,刘华清坦陈建造航母的经济负担。他说,现在很多人讲海军应该搞航空母舰,海军的同志没有一个人会反对。从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全局综合考虑,也是非常需要的。现在并不是说技术上有多少困难,但经费不是个小数目。建造一艘驱逐舰、护卫舰经费负担就不轻,建造一艘航空母舰经费就更多了。

  人民海军重庆号驱逐舰冲击苏联伏龙芝号核动力巡洋舰的英姿不知印在多少人的脑中。

  但这背后的无奈,英雄的海军官兵又能向谁诉说。那个年代正是最近引得局座痛哭的“没有新舰的日子”。

  有趣的是,已经退役的重庆舰与曾经的对手苏联海军基辅号航母目前一起陈列在了天津的航母公园,诉说着各自的传奇。

  但刘华清和海军并没有放弃,“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老司令以此明志。

  圆梦:有朋自远方来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在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的环境下,已经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继续推动着中国航母计划的进程。

  1995年5月。从乌克兰传来消息:原苏联在黑海造船厂建造的一艘未完工的航空母舰准备出售,正在寻求买主。刘华清得到报告后,指示总参、海军和中国船舶总公司迅速调研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事有凑巧,中船总公司总经理黄平涛受命前往乌克兰检查刘华清亲自批准的中乌燃气轮机设备购买合同执行情况即将起程。就在临出发前一天,副总参谋长曹刚川和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来到京西宾馆,向他传达刘华清的紧急指示:“增加一项任务,到黑海船厂考察‘瓦良格’号航母,看看有没有购买的价值。”

  黄平涛从乌克兰考察回国后,立即向曹刚川和贺鹏飞汇报考察情况,并建议购买“瓦良格”号航母。其理由,以我国现有的造船能力,建造航母技术难度较大,购买“瓦良格”不仅大大缩短建造周期,而且可以为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母装备打下良好的科研和训练基础。

  同一艘航母身上肩负着两个国家的“航母之梦”,如今的辽宁舰有着自己的传奇。

  当它仍是“瓦良格”时,制造它的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曾经无奈感叹:“只有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

  最后,中国人完成了它!

  中乌双方就“瓦良格”转卖谈判随即展开。1995年12月,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访问北京。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引述随库奇马访中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双方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并证实“瓦良格”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然而,中乌关于“瓦良格”号航母的转卖谈判遭到美国的粗暴干涉。美国警告乌克兰:若向中国出售“瓦良格”,必须将舰载武器装备全部拆除;否则,将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

  上个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处于紧张期,美国制造的“银河号”事件成为了中国海军心中又一处痛:当祖国的人民在远洋遭受诬陷,自己困于装备劣势却无法赶到。

  时过境迁,当看到这张合影时,你是否有着别样的感触。

  中乌双方的谈判就此搁浅。

  “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老司令的誓言终究不只是自己的誓言,后来在但中国官方和民间的多方努力下,历经坎坷的“瓦良格”舰2002年3月3日结束1.52万海里的艰难航程,抵达中国大连港。

  中国人自己的航母时代

  两年后的2004年8月,中央便正式批准航母工程立项上马。

  2005年2月3日,已经退休的刘华清在家中得到了自己的新年礼物“中央正式决定研制航空母舰”的消息。

  2011年1月14日,刘华清在北京逝世,中国航母之父的离去却开启了中国人的航母元年。

  2011年7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正式对外宣布:“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2012年9月25日,中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入列。

  2017年4月26日,国产第一艘航母成功下水,历时3年。3年正是刘华清第一次为海军提出航母计划时设计的时间。

  制作:刘阳、张茜

  图文资料综合整理自:施昌学《海军司令刘华清》

【责任编辑:姜继葆】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