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叶宏勇:用不同方式表达责任的男子汉

发布时间:2017-04-24 15:2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劳模故事】叶宏勇:用不同方式表达责任的男子汉

中工网记者 卢翔 中工网通讯员 陆婷

  “干一行,钻一行。若要总结经验,我觉得就是这6个字!”谈到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多成绩时,叶宏勇这样说。叶宏勇是江西省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主管工程师,刚过不惑之年的他已经是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从一个普通大专生开始,21年来,他用辛勤与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登上产业工人最高荣誉领奖台,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职业的热爱与忠诚。

  付出终有回报

  1996年9月,叶宏勇从新钢职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自动化部当仪表工。尽管起点不高,但他相信勤能补拙,凭借着一股子钻劲,他先后参与了新钢1#和7#高炉炉顶上料、厚板矫直机、厚板冷床等多个工程项目,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能水平。2006年,他以新钢职工技能大赛计算机项目状元的身份,代表新钢公司参加全国第3届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荣获计算机比赛第6名的好成绩,荣获“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叶宏勇调入新钢冷轧项目部后,负责冷轧电气自动化。这是一条先进的全连续五机架酸洗连轧生产线,酸轧机组中的关键设备均为进口。建设期间,和外籍专家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叶宏勇晚上熬夜学习英语口语,白天主动为外籍专家当翻译掌握第一手资料,圆满完成了冷轧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他的敬业也赢得了外籍专家的高度赞誉。

  冷轧生产线投产后,酸轧机组在生产厚度大于2.0毫米带钢时, 5#机架出口厚度控制系统总会由于厚度偏差过大而失去控制,只有操作工手动增加5#机架轧制力才可以减少厚度偏差,严重影响了酸轧机组成材率。一卷钢卷长度在1000米以上,其中有20米无法满足客户要求,因此公司对冷轧厂提出了攻关要求。面对难题,叶宏勇泡在生产现场,反复优化轧机控制程序并不断调试,最终成功批量生产出满足客户要求的2.0毫米以上厚带钢产品,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万元。

  据了解,自2007年调入冷轧厂以来,叶宏勇牵头完成技术攻关和小改小革230多项,创造和节约资金达1300万元以上。他完成的《改进的冷轧酸轧联合机组带钢焊缝标记孔检测装置》在2014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15年他的《冷轧酸轧机组卷取机钢卷抽芯检测装置》再次获实用新型专利……

  “一家人去度假”的小愿望,至今没能实现

  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的获得,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奉献。

  叶宏勇的妻子李芬告诉记者,两人刚认识的时候,叶宏勇就一直忙技改工程。最忙的是2009年冷轧厂建设工程期间,整整一年,叶宏勇不是在上海就是去德国。儿子当时3岁,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时候,虽然和李芬亲近,也常会蹦出“爸爸去哪儿了”的疑问。李芬只能告诉儿子:“爸爸可厉害了,给生病的设备治病去了。”

  “孩子现在都10岁了,一家人还没拍过一张全家福。”李芬说,她特别希望趁着孩子还小,一家三口能在孩子假期去旅游,享受亲子时光。就这么个小愿望,叶宏勇没能满足娘儿俩。

  2006年,叶宏勇参加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备战的日子里,他全身心投入,看书、实训,根本顾不上怀孕的妻子。李芬只能自己去孕检、准备生产的物件和婴儿用品……临产那天,因为叶宏勇在竞赛中夺得计算机专业第6名要参加公司表彰会,也不能陪在她身边。李芬在父母陪伴下到医院办理手续,医生帮她做检查时发现她正在长智齿,综合考虑生产过程可能会引起并发症等因素,决定实施剖腹产手术。手术需要家属签字,正在开会的叶宏勇把手机调成静音,电话始终未接,李芬的父亲想尽办法,最后通过公司办公室把消息通知叶宏勇,他才赶到医院办理了手续。

  不久后冷轧厂要上一条新线,叶宏勇又要迎接新的挑战。“一家人去度假”的小愿望,至今没能实现。

  “一个对工作负责任的人,对生活和家庭也一定会尽心尽责,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我能理解,也会支持。”李芬说。

  他在,主心骨就在

  虽然只比叶宏勇小了11岁,可是在31岁的邓礼民心里,师傅叶宏勇是“神”一般的存在。如今,邓礼民已经能独当一面,他还是那句话:“只要师傅在,我就有了主心骨。”

  2010年,邓礼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建不久的冷轧厂,跟班作业第一天就听大家不断提到叶宏勇的名字,比他更早一年进厂的同事兰凌告诉他:“没有叶宏勇解决不了的难题。”果然,跟着叶宏勇到现场转一圈下来,邓礼民的崇敬感油然而生:“别人忙得满头大汗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在旁边瞧一瞧、摸一摸,就能把症结找到并解决,不佩服都不行啊!”

  让邓礼民对叶宏勇从佩服到尊敬的,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当时邓礼民值夜班,在处理轧机传感器网络故障时,几个小时都理不出头绪。生产任务逼人,半夜3点,邓礼民硬着头皮给师傅打电话,邓礼民把情况说了一遍,并做好了挨骂的准备,电话那头叶宏勇没有半点不耐烦,在问清楚现场情况后,思路清晰地告诉他,故障点应该出在哪个模块,处理方式是什么。挂了电话后,按着叶宏勇说的办法,邓礼民很快就处理了现场问题,确保了开机时间正常。邓礼民这边还在因为打扰师傅休息而不安,那边电话又响了,叶宏勇来询问事故是不是处理好了?

  事实上,每一位值班维护人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都会直接打电话向叶宏勇请教,而他总是耐心倾听,细致分析。如果无法判定原因,他就会赶到现场,不解决问题不恢复生产就绝不离开。

  讲到传帮带,邓礼民告诉记者,叶宏勇简直是“掏心窝子在教,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不学”。不仅教故障处理方法,还教处理思路,不仅出现故障时教,处理好了之后怎么总结反思和预防还要教……严师出高徒,邓礼民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有一次他当晚班,发现2#出口活套编码器数值变化幅度异常,他判断编码器异常,要求停机。维修人员判断说编码器正常,如果停机造成损失怎么办?邓礼民沉思再三,按照叶宏勇平时教的思路理一遍,再次做出停机更换编码器的决定。重新启动运行后,报警现象就消除了。对更换下来的编码器再检查,发现连接轴处的螺丝松了,别看这个小隐患,如果不及时解决必定会出大问题。第二天叶宏勇上班了解情况后对他说:“处理及时,判断准确,坚持原则,做得对!”邓礼民说,得到师傅表扬,自己感觉是真的成长了。

  (制图 法明)

  成功就要干一行,钻一行

  徐福平

  前段时间采访了5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拥有科技创新100多项的发明家包起帆,这位码头装卸工人出身的劳模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热爱并钻研自己的工作,这是创新的源泉。创新就在岗位、始于足下。”

  “干一行,钻一行”,新钢劳模叶宏勇也是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从一个普通大专生开始,他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对职业的热爱和钻研,登上了产业工人最高荣誉领奖台。

  叶宏勇深知,知识和技能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他并不满足于当一名普通的仪表工,从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积极学习行业内新知识、参加新项目实践,在各种技能大赛中提高技能水平。

  公司引进进口设备时,叶宏勇晚上熬夜学英语,白天为外籍专家当翻译,掌握第一手资料,最终顺利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面对难题时,叶宏勇泡在生产现场,反复优化轧机控制程序并不断调试,最终生产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意志坚定、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干一行,钻一行,这是对一个职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正是深谙这个朴素的道理,叶宏勇才收获了成功。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何明】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