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房子、星空、吃货……国家图书馆发布文津图书奖,总有一本适合你

发布时间:2017-04-23 15:5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蒋肖斌

    中青在线北京4月2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4·23世界读书日”之际,国家图书馆在北京发布了第12届文津图书奖,王澍《造房子》、王立铭《吃货的生物学修养》等10本图书获奖。今天下午举行的颁奖典礼,也拉开了北京市海淀区2017年“文化行走,悦读海淀”活动的序幕。

    文津图书奖设立于2004年,是在国家图书馆的倡导下,由全国图书馆及读者、专家、媒体共同评选的公益性优秀图书奖项。本届文津图书奖共收到各方推荐书目1800余种,全国有64家图书馆担任联合评审单位,8家媒体评审参与图书推荐和初评,14位知名学者进行终评工作。获奖作品从建国方略到科学普及,从文化艺术到工程技术,从天文地理到吃货养生,可供不同品味的读者选择。

    文津图书奖的名字来源于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那是皇家藏书的地方,《四库全书》便是这座皇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乾隆皇帝为其赋诗写道:“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当年文津阁所藏的数万卷宝书,如今大都转藏到现今的国家图书馆。

    附:第12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 著,中华书局。

    这是一本追问反省之书!在书中,楼先生追根溯源,对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个”,从容道来,对中华民族的原创成果充满崇敬。在书中,楼先生旁征博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分析比较,辩证评判,努力澄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读,对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的失衡、缺失,条分缕析,直言不讳。在书中,楼先生反思一个世纪中国文化走过的艰难历程,深刻思考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的建构。本书承载的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学者的人文情怀,满纸皆是求是之言说,真真是不可错过。

    《德国天才》,【英】彼得•沃森 著;张弢、孟钟捷译,商务印书馆。

    在本书中,作者综合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拨云见日,探究德意志精神文化繁荣的渊源和历程、各领域天才的成就和影响,同时也对纳粹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当此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本书中所述德意志文化复兴的经验尤其值得中国人认真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灿烂,向世界贡献了孔子、老子、庄子等文化伟人,唐诗宋词等文化瑰宝。同时期的德国则十分落后,在中国的汉代,日耳曼人尚是游牧部落,直到中国的清朝前期,德国还是许多分散的小公国。然而,近代的情况恰好相反,中国没有再出现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化伟人。其中的缘由令人深思,而德国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造房子》,王澍 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说,他不仅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位中国文人。他从中国古代山水画中获取建筑的灵感,甚至想把一张典型的山水立轴做成一个房子。在中国文化里,自然曾经远比建筑重要,建筑更像是一种人造的自然物。人们不断地向自然学习,使人的生活回复到某种非常接近自然的状态,一直是中国的人文理想。这就决定了中国建筑在每一处自然地形中总是喜爱选择一种谦卑的姿态。建筑师的建筑作品体现了这一理念,重返自然的道路,而作者的《造房子》,也向读者展示了这一理念。不能不说,这本书又点燃了人们内心回归自然的希望。

    《古乐之美》,苏泓月 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多数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包括古代乐器学著作,经常被诟病为“不食人间烟火”。《古乐之美》这部书却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种缺点,这得益于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文史方面的特长,书中有大量对历史的活用,对著名掌故的独特解读,从乐器角度为读者掀开一页新颖别致的史乐之说。作为一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的著作,本书的语言体现了“古典美”,短句子,如诗如歌,能够营造出诗化的氛围,善于还原上古的,中古的生活情景,使得每个历史人物都活现起来。本书装帧古朴,插图精美,用纸考究,与全书风格协调,也是它受欢迎的原因。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陆铭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我国,人流持续在一线城市大进大出究竟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城市体系称得上合理高效?本书把普通读者带进了这类思考,并能够在书中品出一种气息,一种情怀,一种学者的责任担当。作者通过研究分析,以新的站位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大声疾呼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深入研究中国的城市体系,加强科学规划,提高管理效益,使我们在城市发展中少走弯路,缩短阵痛期,这是本书最可贵的地方。

    《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美】马丁•布莱泽 著;傅贺译;严青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这是一部颠覆常识,激动人心,人人都能读懂的科普力作。常识不一定是科学,常识未必可信。作者布莱泽博士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助长了肥胖,哮喘,过敏,糖尿病,以及某些形式的癌症,尤其是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作者所呼吁的在日常生活、临床和农业中慎重使用抗生素,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需要严肃考虑的重要议题。

    《星空帝国 中国古代星宿揭秘》,徐刚、王燕平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仰望星空,正在慢慢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作者以《步天歌》为线索,带着读者逐一拜访中国古代星宿,除了对于各个星官本身方位、连线形状、命名起源等方面的介绍,还有相关的其他背景资料以及与西方星座或者星名的对比,非常好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星空相关的丰富内容。中国古代传统的星官体系所体现的对于天上恒星的分组和命名,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同时也是对于人类社会各方面事务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这本图文并茂的图书为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星宿文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王立铭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是“吃货”。你会发现我们的身体已经形成了一套精密的机制,能够巧妙地吸收利用吃下去的食物,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书中所介绍的一个个科学研究也是环环相扣,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连续接力,从观察实验动物,到发现治疗疾病的突破口、找到有效的药物,读来竟有些侦探小说的味道。这也是一个“未完成”的故事,这恰是它的迷人之处。还有那么多问题仍未找到答案在提醒我们:不必怀念大航海时代和博物学家的征途,“二战”烽火中量子物理的群星闪耀,下一个大发现时代将在你我的见证下发生。

    《去野外:探索大自然之旅》,【葡】伊内斯•特谢拉•多罗萨里奥、【葡】玛利亚•安娜•佩谢•迪亚斯 著;【葡】贝尔纳多•P•卡瓦略绘;张晓非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的初衷,是让孩子在一片安静的环境里,带着望远镜、放大镜,带上手电,带上笔和本子,甚至带上相关的资料,安静仔细地观察周边的植物、动物、星辰、风云、岩石,记下每一件自己感兴趣或疑惑的事情。孩子们可能被吸引的是一种鸟、一种昆虫、一株小树,抑或是一块颜色迥异的石头,也可能是一串星星、一片沙子、一朵小花,抑或是一块闪亮的贝壳……无论发现什么,如果有兴趣,就深究下去,一定会有收获。而透过繁杂的内容,要传递给小朋友的,就是鼓励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与自然交流。这种交流不在于你为孩子花了多少钱,跑了多少路,用了多少时间,而在于你让孩子在多大程度上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哪怕这种融合就在你家楼下的社区花园里……

    《盘中餐》,于虹呈著绘,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中国人孩提时期就耳熟能详的古诗,在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中已经蕴藏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密码。在亚洲人的餐桌上,稻米是普通的主食。可很少有人了解稻米从田间来到餐桌的全过程。这本普及稻文化的科学图画书,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云南省元阳梯田为背景,以中国传统节气为记录线索,分别用雨水、惊蛰、清明、立夏、小满、大暑、立秋、秋分、寒露和霜降等关键节气为记录结点,将农民种植水稻的几个主要阶段,通过日记叙述和画面的方式为孩子们呈现了出来。让孩子通过一粒米的生命之旅,体味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作者同时希望它有温度、有人文情怀,反映淳朴的农民对于土地的感情,坚韧的精神和生活的态度。

    (文化副刊部编辑)

【责任编辑:姜继葆】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