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频道->> 滚动新闻
APP下载

中俄建联合反导系统反制萨德?俄专家:不太可能

发布时间:2017-04-17 12:19 来源:环球时报 李艾鑫

  【环球网军事4月17日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李艾鑫】美韩执意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让东亚局势平添几分紧张。尽管部署方一再声称“只针对朝鲜”,但并不能掩盖其背后的动机。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日前接受俄媒采访时直言:“我们与中国伙伴始终一致反对五角大楼的这一危险选择。”俄罗斯方面怎么看“萨德”?中俄能一起做些什么?《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莫斯科卡内基中心高级研究员、亚太地区项目负责人亚历山大·加布耶夫(中文名陈寒士)。

  环球时报:美韩部署“萨德”对俄罗斯而言具体意味着什么?

  陈寒士:从狭义的技术层面讲,“萨德”对于俄罗斯是个小问题,因为它影响不了俄美间的战略平衡。“萨德”的雷达探测范围能够超出朝鲜而覆盖俄罗斯部分领土,但探测不到俄军事敏感地带,因为俄罗斯的主要核武基地位于西伯利亚的其他地区。

  莫斯科真正的担忧是,安全和情报界认为,“萨德”是美国完成其全球反导系统的关键部分,其中包括该系统在东欧、日本、阿拉斯加及如今韩国的部署。美国的这项部署有章可循,其合理解释为——华盛顿正在努力完成其导弹防御系统,以达到面对俄罗斯的潜在攻击,美国领土依然安全无虞,从而最终影响两个超级核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

  环球时报:“萨德”入韩是奥巴马时期确定的,就您的观察,特朗普政府在此问题上是否与上届政府完全一致?

  陈寒士: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特朗普政府改变它的可能性不大。近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国仍然致力于“萨德”的部署。鉴于朝鲜不断地试射导弹,以及有情报评估平壤能够开发出打到关岛、夏威夷甚至美国西海岸的导弹,美国政府不会坐视不管。

  “萨德”可以防御来自朝鲜的攻击,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向韩国人和美国人展示美国政府对来自平壤威胁有积极有效的抵御之道,美国有能力保护其盟友和国民不受恐吓。部署“萨德”的直观效果对于美国政客来说要比评估其长远的风险更为重要。

  环球时报:俄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维克托·奥泽罗夫曾表示,美国在韩部署“萨德”违反美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中关于两国战略平衡的条件,俄罗斯可以退出该条约。俄罗斯有可能退出吗?

  陈寒士:该条约是维持俄美战略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核武器最多的两个国家,俄美担负着特殊的国际责任,而且到目前为止都表现出了在核问题上冷静和负责的态度。但随着克里米亚问题和乌克兰东部战争的爆发,俄美关系在2014年急剧恶化,《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成为维持俄美双边关系正常运行仅存的支柱。

  俄罗斯退出该条约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退出条约对俄罗斯不利。长远看,莫斯科没有足够的资金在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昂贵的军备竞赛。尽管俄罗斯在近期的叙利亚战争中展现了实力,但俄领导人知道,在常规武器方面俄罗斯还不能和美国及其盟友北约抗衡。核力量是保障俄罗斯长期安全的唯一有效途径,因此,维持与有威慑力的核国家间的平衡对莫斯科至关重要。

  环球时报:应对“萨德”,俄罗斯的工具箱里还有什么?

  陈寒士:我会期待俄罗斯与中国开展更多的外交活动,并形成专门针对美国全球反导系统的伙伴关系。另外就是纯粹的军事措施,比如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部署更多的“伊斯坎德尔”短程弹道导弹。这也是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地区对付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方式。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俄中有可能在哪些领域合作以反制“萨德”?有分析称中俄可以建立一个基于上合组织的统一导弹防御系统,该建议是否可行?

  陈寒士:我不认为建立这样一个共同导弹防御系统可行或可能,主要障碍是上合组织成员间缺乏信任。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后,共同的防御系统将更不现实。即使关系紧密,涉及这个问题时依然会有摩擦,比如俄罗斯试图建立的联合地区防空系统就遇到麻烦,因为白俄罗斯不愿意让俄罗斯在它的领空有更多操作控制权。建立一个 中俄联合反导系统也不大可能,因为那将意味着中俄两国变成盟友,而至少到目前为止,两国还没有考虑过成为盟友的可能性。

  更现实的选择是,增加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关于“萨德”及美国在东北亚军事存在的情报共享,以及进行像2016年5月举行的那种中俄联合军事演习。

【责任编辑:董志成】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防务视频 更多>>
1月2日,新疆阿勒泰消防支队新兵复训队组织官兵开展冬季抗寒训练,全面提升严寒季节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已经投入测试,俄称其是“撕开”北约防御的利器。
俄2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前往北极,执行潜射导弹齐射任务。此举是向美展示武力,也表明了保护俄在北极利益的决心。
近日,日本安保法案获得通过,该法案授予日本自卫队海外作战的权利,扩大了日本军事行动的法律空间。
名家专栏 更多>>
大陆武统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海协会原副会长王在希提出“北平模式”解决台湾问题,引起网民强烈关注。当年是几十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先打下了天津,切断了傅作义的退路;然后兵临城下北平,傅作义才做出了和平起义的决心。
1月4日台湾《联合新闻网》爆出“俄罗斯为防止中国仿制,焊死苏35发动机”,一时间“中俄矛盾”再次成为吃瓜群众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与中国国力此消彼长,部分俄罗斯人心态失衡。
跨年之夜,发生在夜总会的一场恐怖袭击事件为土耳其的新年开局蒙上了血色。国际方面,在叙利亚问题上,土耳其将原本对准阿萨德政权的矛头掉转,加大了对“伊斯兰国”的打击力度。
网评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