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中青报旅游周刊
APP下载

这个春天,和叶嘉莹先生等大师有个约会

发布时间:2017-04-14 18:16 来源:中青报旅游周刊 刘昶荣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3月18日上午,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2017文化中国讲坛·春季讲坛”上如是说,他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文艺复兴”的活力和正能量,同时可以修复负面机制。

  文化中国讲坛发起于2013年,今年已是第八届。此次论坛由横山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中国青年报社、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发展基金协办。讲坛围绕“中西之间——多维视角下的中外文化交流”主题展开。

  国学大师叶嘉莹先生应邀参加,这是先生第四次参加文化中国讲坛,此次先生讲座的主题为“西方文论与中国词学”。在讲座过程中,她引用了美国著名女权主义者西蒙·得·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等西方著作中的观点,对中国词作的意韵进行了阐释。

  她认为,小词大雅,对诗词的诠释因人而异,所以诗句就有了多种可能性。叶先生表示,没有经过阅读的作品只能是一个“艺术成品”,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才成为一个“美学的客体”。作者、作品、读者缺一不可。

  1924年出生的叶嘉莹先生,是真正的“90后”,但是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先生全程站立,令人钦佩。先生一生颠沛流离,但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中国国学的钻研。叶先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此外还担任过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

  现场主持人白岩松说,诗词可以增加国人的文化涵养,可以改变中华民族的气质。“我每次见到先生的时候,都是如沐春风。不管外面的天气如何,PM2.5多少,但是见到先生的那一刻,春天来了。我想这就是诗词给先生留下来的气质,而中国人什么时候在脸上能有诗词的气质,这可能就是先生这一代人要做的事情。”

  此次文化中国讲坛还请到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葛晓音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侯建新教授等讲授。他们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对中外文化交流进行了讲授,只能容纳二百人的场地座无虚席,甚至还有文化爱好者站着听完讲座。对于在场的每一个人来说,这个周末是一场关于文化的饕餮盛宴。

  摄影:刘立楠

  视频:刘立楠

  编辑:卢 瑶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责任编辑:刘盼盼】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