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致新丝路-- >> 丝路辞典
APP下载

“一带一路”英译更名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7-04-13 15:13 来源:经观要闻 作者:张文扬

  老外的新发现

  4月7日,带着金丝边眼镜的54岁加拿大投资商安德鲁在温哥华的候机室,与邻座的一位中国商人聊起了他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以往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One Belt One Road(简称为OBOR)”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与之相对应的,“the Belt and Road(简称为B&R)”这一译法则越来越为媒体和学者们所青睐。除了投资,安德鲁目前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在中国寻找企业,与加拿大进行农产品、矿产以及林业方面的项目合作,他对“B&R”改名的发现源自于近几个月所接触的一系列项目推介会的英文翻译,这一次飞行已是他今年以来,第四次飞往中国了。

  实际上,早在2015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已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英文译法的官方规范:在对外公文中,统一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英文全称译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带一路”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缩写用“B&R”。

  此外官方规定,“倡议”一词译为“initiative”,且使用单数。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一词出现频率较高,在非正式场合,除首次出现时使用英文全称译文外,其简称译法可视情况灵活处理,除可使用“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简称为BRI)”外,也可视情况使用“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其他译法不建议使用。

  2015年初,在广州的安德鲁第一次接触到“一带一路”这个概念,彼时,“一带一路”的译法还没有官方规范,当时的“One Belt One Road”所对应的“一根腰带一条路”这样令人迷惑不解的直接翻译,使他并没有对此十分重视。

  对于“丝绸之路”及其背后所衍生的含义没有清晰的认知,是大多数刚刚接触“一带一路”这个概念的外国投资商普遍的境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是早期接触“一带一路”研究的参与者之一。他对经济观察报介绍道,当时不仅普通民众在“一带一路”的认识上存在混乱,国外的学者及沿线国家的受众也同样感到困惑。“一带一路”在认知上存在误区是当时的普遍现象,诸如“一带一路是中国谋求对世界秩序的改变”,是“中国对外输送过剩产能的战略”的说法不绝于耳。

  对此,官方在译法的规定中指出,不使用“strategy(策略)”、“project(设计)”、“program(项目)”、“agenda(议程)”等措辞。

  实际上,“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中国倡议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平台,相较于过去“丝绸之路”的“一条路”和“一个带”,是更为综合和全面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张建平说。

  加拿大内陆保税港自贸区GTH园区内的GTEC全球保税交易中心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进入北美的一个里程碑。加拿大百德凯利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孟女士负责加拿大萨省内陆保税港亚洲产品贸易平台项目的咨询和推广工作。据她回忆,“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这个概念兴起的时候,普遍的理解是认为“一带一路”仅局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部分合作区域,如南亚、东南亚、南太平洋以及中西亚地区。而在2016年,加拿大全球保税交易中心(GTEC)项目开始立项,配合中国“一带一路”和加拿大的“北美亚太经济走廊门户计划”,开始了共同合作与开发——这正是2015年“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译法出台之后发生的事情。

  张建平分析道,“一带一路”范围覆盖欧亚大陆并延伸到非洲,对于拉丁美洲等地区,则是持开放的态度谋求合作发展,市场是需要大家公平开发的。

  作为一个对于任何“风吹草动”都感觉敏锐的商人,安德鲁嗅到了潜藏在名字变更背后机遇的味道,“也许这意味着加拿大也可以搭上‘一带一路’这趟列车了”。他说。2016年起,他的日程表上,从温哥华飞往中国的航班由过去的半年两次变为一个月一次,目的地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

  官方英译的背后

  来自南美洲的中秘投资发展协会(CPIDA)成立于2016年,是因“一带一路”应运而生的一个企业联盟组织。协会的董事长阿尔弗莱德(Alfredo Rolando)与创始人奥弗拉(Offra Elmkies)女士主要负责中秘两国的企业合作宣传工作。阿尔弗莱德对经济观察报介绍道,虽然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就已经被提出,但在当时他对其中的含义并不理解,直到2016年参加由中国银行组织的一次赴中国考查的贸易代表团期间,才知道了“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的详细概念。他认为,“the Belt and Road”体现出了中国积极走出去的愿景,秘鲁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

  秘鲁当地时间2016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秘鲁进行了国事访问。阿尔弗莱德认为,中秘两国的频繁交流也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信心。目前,已经有大约170家中国企业在秘鲁进行经营合作,项目涉及矿产、工程、隧道、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而阿尔弗莱德认为,未来的机会还会更多。在不久前的3月20日,一队由四川成都商人组成的10人代表团抵达秘鲁,与当地的企业家积极接触。

  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面的哈萨克斯坦科斯塔奈州,一辆中欧班列于三月中旬出发,它的目的地是中国西安。3月28日,这辆搭载着中粮集团首次以散粮集装箱方式进口的2200吨哈萨克斯坦小麦顺利到达西安国际港务区。

  哈萨克斯坦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站”的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2013年那个秋天。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重要演讲,第一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印尼的时候,在国会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不久之后,“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2015年3月28日,发改委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为《愿景和行动》),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思路和设想。

  中粮集团行业资深总经理杨红介绍道,中粮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初,即2013年10月份开始,从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优质大米,以大米贸易为纽带,实现了与相关国家稻米产业有关各方的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带动了相关国家和区域大米行业的发展提升,有力地促进了高铁等装备走出去和国际化进程。

  张建平认为,目前最需要的是通过基建来改善贸易投资环境。而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以核电、高铁、建筑、交通等为代表的技术输出也正在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一张新名片。

  中电装备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军,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其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介绍道,2015年,在土耳其、肯尼亚、老挝、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6月份签署了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直流输电项目;12月份先后签署了土耳其凡城换流站项目、老挝万象500千伏环网输变电项目和缅甸主干网连通工程项目。此外,中电装备公司还在老挝、缅甸、孟加拉等国家持续跟踪开发多个前期项目。

  目前,中国最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集团已和印度多所大学合作,培养电商人才。另一个线上外贸交易额居亚太前列的电商网站敦煌网,也在文莱开办了电商“新兵训练营”,希望通过面对面辅导将从事跨境电商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当地中小企业。

  从具象到包容

  两千多年前的陆海丝绸之路上,伴随着驼铃声声亦或是舟楫相望的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开辟的道路,会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现代铁路以及航船的声声汽笛中承载起重塑人类商业文明格局的使命。更没有想到,一个“the Belt and Road”的更改,预示着中国与欧亚大陆、非洲各个国家甚至南美洲等国家在经贸上的互通互惠。

  “一带一路”纲领性文件的牵头起草人、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巡视员欧晓理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象征着不同文明、不同民族的平等交流,不能将“一带一路”机械地理解为一个“带”或一条“路”,更不是恢复古代的贸易通道,它是一面旗帜,倡议各国在更多的领域加强合作。

  中债资信研究总部分析师陈曦认为,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一带一路”英文译名的变更已经从一种具象的概念变为一种更加包容开放的对外精神的反映,面向的国家扩大到全球范围。陈曦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重点还是放在“走出去”上,通过修建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让各国贸易往来更加方便;通过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让开放、合作成为各国共识,减少贸易保护,促进货物和服务自由流动。

来源:经观要闻

【责任编辑:董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