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致新丝路-- >> 丝路新闻
APP下载

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联合动力”

发布时间:2017-04-13 12:35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司坤

  图为矗立于马德岛原油码头的四支巨型卸油臂。李司坤摄/光明图片

  【记者连线·“一带一路”进行时】

  4月10日,黄昏,缅甸若开邦马德岛港,波澜不惊的海面上,悬挂中缅两国国旗的“联合动力号”油轮正在缓缓靠港。与此同时,几千公里外的北京,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来访的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廷觉的见证下,两国签署了《中缅原油运输协议》。这意味着2015年1月30日全线贯通的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工程,终于正式投入运营。

  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联合动力号”靠港后,皎漂当地海关、移民局、检疫局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登船进行商检。随后,该船在船体四周布放围油栏。完成这些前期工作后,四支整齐划一矗立于马德岛原油码头的巨型卸油臂开始对“联合动力号”进行卸油作业。在工作人员的遥控操作下,两支卸油臂打破了港口的沉寂,发出低沉的轰鸣。经过工作人员的一系列精确作业,卸油臂外臂末端的旋转接口准确对接油轮的输油口。“联合动力号”油轮运载的来自阿塞拜疆的原油,流进卸油臂,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岛上储油区内12个巨大的储油罐内,日后经过中缅原油管道输往中国的目的地。

  中缅原油管道是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此前,中哈石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已经投入运营。中缅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为中国能源通道的多元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目前,中国石油进口量的80%,天然气进口量的约23%,进出口物资的50%,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有分析人士指出,中缅原油管道的打通,减轻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这个“海上生命线”的依赖,能够减少中国能源通道的安全隐患,对于中国能源通道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南华早报》评论说:“新开辟的这条原油通道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相契合,为输送来自中东地区的原油提供了一条相比马六甲海峡更加直接的替代路径。”英国《金融时报》则认为,“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两洋战略的关键所在,为中国提供了多样化的能源供给,以绕开马六甲海峡节点,并替代脆弱的南中国海争议区内航线。”

  中缅原油管道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的马德岛,全长771公里,设置站场5座,经过缅甸的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及掸邦,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境内。中缅原油管道的设计年输量为2200万吨,能为缅甸下载200万吨。建设计划早在2004年就已提出,2010年6月3日在缅甸境内开工建设,2014年5月30日顺利完工,并于2015年1月30日试运行。

  中缅共同受益的工程

  在马德岛的两天里,本报记者除了见证“联合动力号”靠港卸油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刻外,还见证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给当地民众生活带来的巨变。近几年来,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中缅原油管道工程项目部的援建之下,马德岛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实现了由饮用雨水到村村通自来水,由每天仅供电3小时到家家户户24小时供电,由零公路到几乎村村通公路,由无移动电话信号到装上3G信号通信基站。现在,马德岛上有了农用柴油车、摩托车,建起了学校、医疗站,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地居民参与项目建设,就业问题得以解决。目前,约有1000名当地人参与工程施工,约50人在项目部工作,其中10人在重要技术岗位,这些工人将成为今后马德岛乃至缅甸工业建设的重要人才储备。

  随着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的投运,加之已经平稳运行了五年的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马德岛、皎漂、若开邦,乃至整个缅甸的经济发展,都将获得一份动力。彭博社指出,中缅原油管道的投运将给缅甸带来长远的积极效应:“缅甸正处于高速发展中,需要更多的炼油厂等设备,从长远来看,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帮助其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

  夕阳的余晖洒在金色的孟加拉湾,“联合动力号”油轮连接着两支输油臂,静静地停泊在波澜不惊的码头边。作为《中缅原油运输协议》签署后靠港卸油的第一艘油轮,“联合动力号”不仅仅是一艘装载有14万吨原油的油轮,它更是一个身影巨大的象征符号。从这一刻起,来自中东、非洲的巨型油轮将源源不断驶入马德岛,为中缅两国的共同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注入不竭的“联合动力”。(记者李司坤)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董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