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航天科工集团:

给有闯劲有点子的青年“双创”支点

发布时间:2017-04-13 03:1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杨杰

  这间办公室与想象中大型军工央企的办公室全然不同:一面墙被刷成嫩绿色,四周贴着许多国际大片的电影海报,一张小型的桌上足球机摆在一旁,供年轻人娱乐。

  除了墙上机械挂件造型的钟表外,房间里还有颇多“理工男”元素,图钉将几幅立体的图画钉在墙上,每一张都是年轻人想要打印出来的创意,“仰仗”的是屋里的3台3D打印机,其中两台是高宝龙亲手做出来的。

  原本,高宝龙只是一名普通的央企青年员工,着迷于“黑科技”。在航天科工集团内部兴起的“双创”风潮里,他得以拥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并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装扮它。

  激活老牌央企的创新基因

  这间办公室位于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的7楼,名为原点创客工作室。“原点创客,最开始只是个空荡荡的屋子。”高宝龙说。他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要用单一的专业去完成一个复杂的产品,他认为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一个多学科专业的跨界交互平台。

  给高宝龙这样“有闯劲、有点子”的青年一个支点,让他们大胆地干,是航天科工集团一贯的理念。“创新是中国航天的基因,我们把‘双创’当成一项事业”,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表示。

  在“双创”引领下,这家造导弹的老牌央企的内在创新基因得以激活。集团内部活跃着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34个集团级创新团队、271个全国和航天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163个集团级青年创新工作室、近2000个“双创”团队,创新团队涵盖了领军科技人才和基层设计师等各个层次,有力支撑了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

  在每个项目立项初期,会有3万元的资金支持点子,“以前绩效差不多,出不了亿万富翁;现在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高宝龙说。

  他现在每天睡三四个小时,不仅要攻克技术难关,还要招募团队。对高宝龙而言,“双创”最大的改变在于给他们传统央企员工带来了思维观念的创新。“考虑的东西不一样了,要有市场意识,要考虑用户需求,符合军民融合的战略。”

  高宝龙的团队里有一些人并非来自集团内部,这些在外兼职的人,几乎每个人都创过业,领略过市场的残酷。相比而言,在央企内部创业,原有的薪资有所保障,“既可以实现理想,又不会受到琐事的烦扰,不像在外面,今天不干,明天就可能没饭吃。”航天科工“在岗创业、在职创新”的政策保障解除了青年创客们的后顾之忧。

  原点创客的办公室里摆着三代产品,一个叫做设备精灵的东西,“越做越小”,这是一个把智能电器纳入的统一接口,只要插上就能检测设备的状态。

  从第一代产品到第二代产品,高宝龙用了两个月时间;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用了5个月时间。以往,航天集团内部的创新,从创意到生产出产品得几年时间。

  创客工作室为创客提供了一个完全个性化的空间,这里是创客自由活动、思想碰撞的小天地。思想活跃、有想法并愿意付诸行动是唯一的通行证。

  为最大程度发挥创客的自主性,管理模式也在创新。创客联盟本身是自组织,执行委员会由热爱创客事业的职工竞聘上岗组成,负责日常管理。创客的项目可以涉及各个领域,不局限于206所目前的专业领域和方向,只要有价值、有亮点,将得到所里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支持,项目孵化成功后按照事先约定的原则共享收益。

  航天云网:云制造的试验场

  航天云网是航天科工2015年6月搭建的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航天科工党组副书记方向明看来,它既是践行国家“双创”战略的成果,也是服务航天科工自身和社会“双创”的平台。

  以航天云网为依托,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承办了第三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大赛,通过线上云大赛平台的创新引入,大赛的报名数量达到4400余个,相当于前两届大赛数量总和的3倍;集团公司内部也涌现出500余个青年“双创”团队。

  方向明介绍,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战略制高点。与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战略几乎同步,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陆续出台。在此背景下,航天科工打造了世界第一批、我国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

  航天云网众创公司筹建负责人威洛斯说:“航天云网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干的就是‘双创’的事情。”据他介绍,目前航天云网入驻的企业已有60万家,共发布4.1万条需求,采购协作交易额达到240亿元。

  这个平台也是“云制造”理念的最新试验场。早在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科技委顾问李伯虎就率先提出了“云制造”理念,核心是供给方把资源虚拟化后“拽”到“云池”,需求方再将其“拽”出来,获得从设计、定制生产到后期维保的全程服务。

  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航天云网第一年没有亏损,第二年实现盈利,2016年收入6亿元。这个平台上90%以上都是中小微企业,它们获得资源的能力不如大企业,而航天云网为其提供了资源整合的支持。

  “航天云网是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军民融合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双创’平台。”威洛斯说,航天云网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社会及行业需求,通过需求来引导供给配置,同时通过资源整合避免供给浪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军转民和民参军两个渠道的“双创”服务来促进军民融合。此外,通过线上云制造技术及线下智能制造改造,可以提升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能够将包括集团公司在内的大企业开放内部资源,为社会创业者服务,让更多的创业者投身制造业,迈向“人人皆可制造”的未来。

  “当房东、更当股东”的众创空间

  N-star咖啡馆位于航星园的深处,这个供创业者交流的空间,墙壁露出砖头原本的样貌、水泥地亦是,有种原始的工业风。

  航天科工三院建设的“北京雍和航星园”主攻创新孵化器和线下众创空间,主要服务高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以“龙头+中小”产业生态为目标,为入驻企业提供“空间载体+服务平台+资本支持”的发展支撑,搭建集金融、科技、孵化、商业于一体的项目孵化产业服务平台。

  目前,入园企业近160家,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企业近30家,拥有光线传媒、网秦、鹏博士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2016年园区总产出达450亿元,自身也获得可观的稳定收入与利润。

  航星园坚持“当房东、更当股东”“做物业、更做产业”的原则。航天科工三院239厂党委书记张建刚表示,厂党委采取诸多措施助力“双创”,先后制订了包括《在岗创新在职创业管理办法》在内的近10项各类创新管理办法,给予“双创”特区式的特殊政策扶持,通过采取虚拟股权与期权、谈判工资制、提成、分红、年薪制等组合方式,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39厂还建立了容错纠错机制,培养包容性,为企业发展和体制创新营造更大的空间;同时,搭建企业核心创新平台,设立“创新基金”,用于自研创新课题的立项研究;每年评选“创新人物”,每人奖励5万元。

  航天科工已经出台集团公司层面的政策,将青年创客作为后备干部选拔的重要来源,将他们的创新创业贡献度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定、公司经营团队选聘的重要条件之一。

  目前,航星园己基本形成科技文化融合产业集群和“高精尖”科技文化产业生态系统,高技术创新企业占比80%。上市企业5家,完成A~C轮融资企业15家,融资金额10亿元,毕业孵化企业20家。

  植根于航星园的创业者范翔宇希望自己的公司能成为这个小楼里第一个上市的公司,“从一个小屋子开始,一点点壮大。我们能做大了就把楼包下来,重新装修。据说马化腾就把最开始创业的小楼,一直租了下来。”范翔宇踌躇满志地说。

【责任编辑:贾志强】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