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法院人少案多,如何保证审判质量

上海法院“数据铁笼”生产合格司法产品

发布时间:2017-03-28 14:5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烨捷

  中青在线上海3月2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今天上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公布了一套《审判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白皮书》,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来,这家法院在“人少案多”的情况下,审判质量指标持续向好。

  “我每年列席上海两会,代表、委员不是关心执行难等问题,而是最关心法院人少案多,审判质量怎么保证。”上海一中院副院长汤黎明介绍,一中院2011年至2014年每年的收案量在2.2万件左右,但2015年至2016年收案量“猛增”,年增长率高达11.6%。一中院的总体收案量在2014、2015、2016三年出现了“三年三级跳”的局面,“法官总量没怎么变过,有一些跳槽的。”

  汤黎明说,上海一中院人均年结案数从2014年的91.3件,增加到了2016年的129.1件,“人大代表一方面体恤法官们的辛苦,另一方面也担忧,这么多案子,质量怎么保证。”

  审判质量,对法院而言,就是“生命”。上海一中院院长陈立斌说,案件质量就是法院生产的司法产品质量,法院要做的,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证生产合格的“司法产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在上海一中院建立的审判质量保证体系中,“数据铁笼”成为整个案件循环体系中的重中之重。

  过去3年来,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被不断细化。一个法官,从收案到结案,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被要求“电子化、处处留痕”,也就是说,一个案子进展到什么程度、正在谁手里因为什么原由耽误了,都能一目了然。这有点像大型企业常用的OA系统,它可以实时记录每个人的每一步“动作”。

  举个例子,2016年时,为破解“案多人少”矛盾,上海一中院通过挖掘数据深入分析,发现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期间,高达45.3%的民事二审案件符合小额诉讼程序标准但未适用相应程序导致上诉案件居高不下。

  为进一步了解小额诉讼程序在基层法院的运行现状,相关部门赴基层法院实地调研并在辖区法院院长座谈会上通报相关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不仅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充分依据,还直接或间接促成了相关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合议庭“合而不议”、“形合实独”的问题,也被认为是影响审判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合议庭审理原本应该是中级法院审理案件的基本模式,但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合议庭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合实独”问题,这使得“通过合议让案件更加清晰明了”的目的无法实现。

  加强合议庭规范运作的全程管理,是保证审判质量的重要途径。

  上海一中院为此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制定各类案件庭审及庭前会议规范、开展文书写作培训、积极探索繁简分流等,希望藉此扎实推进庭审实质化、评议规范化和文书说理化建设。

  “绝招儿”从2015年开始被启用。2015年,上海一中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合议庭评议“音字转换”智能系统,该系统已历经从“移动版”到“电脑版”再到“讨论版”的三次升级,实现了“记录事半功倍、评议全程留痕、合议名副其实”。

  据了解,目前上海一中院全院所有合议庭均已使用这套系统,近4300件案件的合议庭评议笔录由此生成。

  2016年,上海一中院又主动升级既有案件评查机制,由审委会委员、庭室负责人及资深法官组成评查组定期对全院各类案件的合议庭审理情况开展质量评查,共对240件案件进行了全案评查,55个庭审进行了庭审评查,在此基础上形成评查报告并作专题讲评,要求各审判庭即知即改,确保评查效果和整改措施落到实处,这些都为规范合议庭运作夯实了基础。

  数据显示,2014-2016年,在案件数量“三年三级跳”的情况下,上海一中院的审判质量指标持续向好发展,较2011-2013年提升明显。其中,二审改发率近三年均值为9.86%,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二审改发瑕疵率为0.32%,同比下降4.44个百分点,2015、2016两年保持无瑕疵案件且一直处于合理区间低位运行;裁定再审率为2.22%,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生效案件改发率为0.3%,同比下降1.31个百分点。(国内时事部编辑)

 

【责任编辑:齐琪】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