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菜花黄,痴子忙

——为何人们在春天感觉更容易抑郁

发布时间:2017-03-27 04:3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玮

  东风送暖,蛰虫复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之后,本以为可以借春风之力走出“冬眠困境”的人们却发现,意志消沉、周身不适、慵懒倦怠、情绪低落以及抵触上班上学等种种类似“抑郁”的感觉竟意外袭来。有类似感受的人似乎还不是少数。

  我想起曾经的“黑色五月”:200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博士研究生跳楼自杀,当场身亡。同年5月8日至17日,短短数天之内,北京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时间虽然过去已经将近10个年头,记忆却依然鲜活。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些年轻人难以再继续他们的生命之旅?

  关于季节为何会影响心理状态,存在种种假说。中国有句老话叫“菜花黄,痴子忙”,说的是油菜花飘香的四五月却是心理疾患的高发季节,一些存在心理或者精神障碍的患者病情会比其他时段更加严重,而普通人在这个时候也有可能出现失眠和抑郁。

  有学者认为,一方面从寒冷的冬季转变到温暖的春季,气温骤然变化,温度上升较快, 引起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影响下丘脑和杏仁核等情感调节中枢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运行,诱发病情发生急骤变化;另一方面,春天气压偏低,人们主观感觉比较压抑,加之春天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尤其是气温升高,使得人体代谢进入旺盛期,影响人体内环境和内分泌活动,造成人们情绪波动频繁,原本毫不起眼的小事情在这个时候都有可能诱发出负性情绪;还有些地方春天会下起连绵的阴雨,可能是抑郁情绪高发的又一个外部因素。

  然而,季节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春季,“冬季抑郁症”和“秋季抑郁症”近年来也逐渐为大众所熟悉。其实人们很早就意识到,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可以影响人的行为和情绪,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诱发病人病情的变化,出现危急情况。而“冬季抑郁症”的发现甚至要追溯到上世纪19世纪初,德国一位精神病学者发现存在一种与寒冬有关的精神障碍,并将其命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每当寒气降临,冰封大地时,患者就抑郁沉闷,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

  这里我们就要谈到心理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即“季节性情感障碍”。在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将这一类型的抑郁称为伴季节性模式的重性抑郁障碍,其抑郁发作于一年中的特定时间,如秋季或冬季;抑郁的完全缓解也发生于一年中的特定时间,如在春季消失。在大多数案例中,发作始于秋季或冬季,缓解于春季,病情多反复,且女性群体发病率高于男性。伴季节性模式的重性抑郁发作经常具备的特征有:能量减低、睡眠增加、暴食、体重增加以及渴求碳水化合物。虽然该病病情受季节限制,但是其症状的反复发作常常给个体带来巨大的痛苦。

  日照时间的减少是引起季节性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该假说得到以下两点支持:其一,纬度越高的地区该病的发病率越高;其二,通过补足人工光照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长年居住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的人们对该病更加熟悉。

  如果经过与前文所提症状进行比对后,您发现自己似乎已“中枪”,只不过程度并不严重,尚未导致主观上较大的痛苦,也并没有对自己的日常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只是偶尔感觉有那么点儿提不起精神,建议您多走出房门,到室外晒晒太阳,午饭后多与同事一起散散步,聊聊天,有条件的话下午进行一定量的有氧锻炼,不要在睡前让自己过于兴奋,保证正常的兴奋度和良好的睡眠。

  关于抑郁,我想稍微多说一点儿。不管是春天还是冬天,季节本身并不足以让一个原本情绪正常的人患上抑郁,多半是个体本身具有一些抑郁倾向,在季节变换的扰动下出现急性发作。抑郁是走进咨询室寻求心理咨询的主诉之一,抑郁症是目前非常常见的精神障碍,中国人的终生患病率达到6%左右,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全球第二大致残病因。很多名人都饱受抑郁症的困扰。亚伯拉罕·林肯在他一次抑郁发作期间这样写道:“如果把我的感受同样传染到全人类,那么这个世界上将再也看不到一张快乐的面孔。”抑郁带来的痛苦是真实的,然而得了抑郁也并不代表就此只能向疾病缴械投降,双手奉上自己的全部掌控权。我们看到,包括崔永元在内的很多患者目前也都生活工作得很好。

  时间不可控,但我们的情绪可控,要注意对自身心理状态保持觉察力。

  愿您稳稳度过一个春天。

  (王玮为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黄易清】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