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快评  ->> 正文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育人”

http://www.cyol.com  2017-03-13 10:05

来源:光明日报 许宁生

  【代表委员手记】

  作者:许宁生代表(复旦大学校长)

  一所大学应该有怎样的历史担当和时代担当?当前,中国正从一个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是否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能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源源不断的“高精尖缺”人才?是否有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去研究真正的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每一位教育者的重任。去年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意义重大而深远的讲话。今年年初,《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出台。如何在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指引下,紧紧抓住思政工作这个根本,把握好“双一流”建设大方向至关重要。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中国主导的目标体系。办好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仅仅“对标”国际上的优秀学府,应针对“世界一流”的目标内涵及考核指标提出我们自己的内容。一是应高度重视和坚持中国特有的内涵;二是应积极创新中国的在世界有共识的内涵;三是应扩大在世界已有共识的内涵方面的中国影响。

  其次,应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拓展学科前沿和架构。当前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可以为学科体系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一是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二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目前,大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尚未进入教材、尚未上升成理论。学科建设内容很丰富,特别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要有新的结构性安排。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应是“育人”。建议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让“双一流”大学接收更多本科生,特别是让西部和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同样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研究生培养则应更好地服务国家“高精尖缺”人才计划,主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提供高层次创新人才。此外,思政教育应始终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应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程的建设,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资源。我们特别希望更多文艺团体走进校园,更多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敞开大门,接受更多师生前去锻炼,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高校思政工作的合力。

  最后,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在复旦大学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现代高校治理必须突出抓好“三条线”,一是巩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条“中心线”,二是强化院系党的领导这条“中场线”,三是激活党支部工作创新这条“生命线”。并且做到“三线联动”,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架构、学术治理架构以及校院两级管理架构,从而保证党的领导在学校工作中全面发挥作用。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责任编辑:何明】
图片阅读更多>>
推荐

把偏僻的声音带到北京

 爬过山坡、淌过水塘,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娟几乎走遍了老家湖南新化县的每一条山路,只为找寻那些散落在荒山背后没人听见的声音。她要把这些声音放大,带到北京让更多人听见。

总理最强音

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总理见招拆招,直面回应,“强音”依旧精彩。

王毅:帅气表情包里的大国风范

2016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一如既往金句叠出,收获了广大网友的超高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