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海运仓内参
APP下载

来了!这部法律的每一个字,都将深刻影响你

发布时间:2017-03-08 13:26 来源:中青在线 海运仓内参·青小评

  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今天(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在全体会议上做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从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揭开面纱,到2017年3月亮相全国“两会”,用了长达9个月的时间。根据计划,全部民法典的编纂工作预计将于2020年完成。

  民法典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每一个人的权利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以后,曾4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第一次是在1954年,最近一次是2002年,但最终都因为条件不成熟而搁置。

  时隔十多年,中国为何再启民法典制定?用中国政法大学李永军教授的话讲,原因有二。一是现行的民法通则已经运行近30年,其中一些笼统的规定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二是近年来我国的立法取得了巨大成就,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很多单项民商事法律的制定,以及丰富的法院审判实践已经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民法总则草案和民法典不同。3月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傅莹也谈到了民法典的问题,她指出:“民法总则的制定对下一步民法典各个分编的编纂有统领的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根据计划,民法典编纂将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编纂民法典总则编(即民法总则);第二步是编纂民法典各分编,争取于2020年3月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

  据了解,民法总则草案曾三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15503人次提出的70227条意见。2016年10月到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四川、宁夏、上海召开了四次座谈会,由张德江委员长和李建国副委员长分别主持,直接听取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和法律实务工作者、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意见,并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草案,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形成的草案,整个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

  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民法典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3月8日,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三次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这部备受瞩目的法律已进入立法程序的最后冲刺阶段,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也将迈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民法是调整社会生活关系和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它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人的一生,很可能不与刑法打交道,但却无时无刻不与民法发生关联。某种程度上,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日常应用最多的法律就是民法。正因如此,民法典在许多国家都被视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每一个条文甚至一个字的设计与变动,都可能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

  民法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从法治国家的经验来看,民法的本质,是划定一个公权力不得进入的领域,这个领域里面,个人权利被认为是社会活力之源,人的权利被作为核心概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公民权利意识和政府法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没有对公民权利的敬畏,没有公权力的有效制约,就没有民法生存的良好土壤。这也是我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即谋划启动民法典制定却一直没有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民法总则顺利提请此次代表大会审议,也可以说是我国民主法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志。

  此次提请审议的民法总则,根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民法通则。从民法总则到民法通则,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存在天壤之别。在一定程度上,民法通则只是粗疏地勾勒了私权利的大纲,而民法总则却可以称为私权利的总纲,是我们新时期公民权利“百科全书”的开篇之作和点睛之笔。这其中体现的,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沧桑巨变,是我们国家整体法治水平和人权保障水平的巨大变化。

  虽然经历了反复征求意见和三次常委会审议,代表们手中拿到的民法总则草案也仍有诸多讨论和改进的空间。立法过程中,有的内容还有不小的争议,比如到底几岁的孩子可以自己去“打酱油”?Q币等虚拟财产到底如何保护,胎儿的权利保护到何种程度,等等。起草者虽然反复权衡,但最后到底哪种方案最科学,可能还需依靠近3000名人大代表的智慧,也需要全社会的继续参与。

  据了解,为了做好民法总则的审议服务保障工作,此次大会还专门设立了法案组,成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单位的业务骨干组成,他们不仅将认真收集全体代表的意见,还将认真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并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不断完善。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全体代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最后表决通过的民法总则一定能够最大程度地回应社会关切,一部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体系完整的民法典的问世,在不远的将来也一定会成为现实。

  (文/朱恒顺)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中青在线、新华网、法制日报、北青网等

【责任编辑:姜继葆】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