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不再唯学历、资历、论文、外语----

杭电:职称改革让教师有了更多获得感

发布时间:2017-03-08 10:5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董碧水

    中青在线讯(叶璟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这个学期开学,侯平智终于顺利通过了专业技术的职务评审,成为一名“社会服务与推广型教授”。他的转“正”,不是因为“论文发表多了”,而是该校改革完善职称评聘制度的结果。

    侯平智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2000年到校,并从企业工程师转型为一位教师。到杭电以来,侯老师主持或参与的横向项目多达20多项,合同总额超过6000万元,尤其在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改革及社会服务方面有着不菲的成绩……,但这么多年来,因为“论文数量不够”,他的职称一直在原地踏步。

    2014年,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和浙江省教育厅出台规定,明确浙江高校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自主权下放,实行自定标准、自主评聘、自主发证。随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着手研究相关制度,改革评聘方式,对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实行教学研究并重型、科研为主型、教学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教学科研(国防军工)型的分类评审,侯平智也因此得以顺利转“正”。

    不仅是侯平智。42岁的计算机学院教师刘春英,是杭电自主评聘后的首位教学为主型教授。10多年前,29岁的刘春英刚留校工作两年,就执教成立不久的ACM竞赛集训队。这些年,刘春英把全部心思投入其中,“金牌教头”的名气备受学生追捧和同行认可,他带的学生曾4次闯入有着“计算机领域奥林匹克竞赛”之称的ACM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的全球总决赛,创造了杭电ACM竞赛的数个第一。

    杭电人事处副处长王海南说,过去,在评审中,有一部分教师承担了较多的教学任务,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兼顾好科研工作,由于未突出分类评聘,按照同一标准,这部分教师难以脱颖而出。

    浙江下放省内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自主权规定出台后,杭电立即着手研究,改革评聘规定,比如对“教学为主型教授”,其评聘依据从以前的主要的学历、资历、论文、外语,转变为参照教学质量、教材编写、教学成果、教改教研论文等与教学工作紧密相关的指标。

    “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唯论文,而是倡导潜心教学,只要教师教得好,同样可以评上教授。” 王海南说。

    因此,尽管“核心期刊论文”和“省部级教改项目”没有达到规定指标,刘春英抱着试试的态度,报评了教学为主型教授的评聘。这一次,他凭借着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学科竞赛一等奖3次(排名第一)、教学能力突出等一系列条件,顺利实现了“教授梦”。

    同样,1977年出生的年轻讲师石小燕也刚刚顺利通过评审,晋升副教授。石老师是浙江省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特等奖、全国高校(本科)微课教学比赛浙江省赛区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浙江赛区一等奖等奖项的获得者。“在杭电,她的业务成绩可谓突出。”校人事处处长邵根富说,我们希望引导那些有勤勉教学态度和过硬教学能力的教师更多地去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思考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邵根富认为,高校鼓励教师全面发展,但也要为某一方面有突出贡献、做出优秀成果的老师,提供专业技术职务上升的通道。

    职称改革透露出的 “术业有专攻”,让杭电许多教师坚定了专业化方向发展的信心。今年和侯平智一道被评为社会服务与推广型研究员的丁强,同样从企业进入大学,任职以来,丁老师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的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实验室团队建设工作达6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其中1项实现转让投产,至今创利税千万元,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他还积极投身社会技术咨询和研发攻关工作,为合作企业获得3项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资质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有1项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杭电虽然在科研和论文上松了口子,但要求确保整个评聘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并在职称评审中增加了对师德师风的考核,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规范的实行“一票否决”。

    杭电党委副书记朱斌认为,完善教师职称晋升分类评聘体系符合“以用为本”的人才评价观,“用什么样的人才,就要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让干事业、做贡献的老实人不吃亏,让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人没市场,让社会需要的人才更有获得感、更有成就感”。

【责任编辑:张艳如】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