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快讯  ->> 正文

委员建议:建立医学人才预警,告别未来“儿科医生荒”

http://www.cyol.com  2017-03-06 23:05

来源:中青在线 卢义杰

    中青在线北京3月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卢义杰 实习生 张玛睿)在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看来,近年舆论热议的“儿科医生荒”等难题,其伏笔在多年前就埋下了。

    “多年前,我们医学院是有儿科系的,后来学科调整把儿科系给撤了。”熊思东有些遗憾,当年的政策经过缓慢发酵,变成如今的“儿科医生荒”,甚至一些地方开始紧急扩大儿科医生的培养规模,“为什么多年前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呢,因为我们没建立人才预警机制。”

    “紧急培养”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并不被熊思东看好。熊思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即便现在开始培养,看到效果可能也要到八九年之后。原因在于,医药卫生人才必须经过系统的、专门的培养,并且培养周期较长,除了至少5年的本科教育时间,从本科毕业到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成熟的医生,还需要5-10年的临床经验积累。

    “相较于紧迫的人才需求,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熊思东认为,这需要建立医药卫生人才需求预警机制,“了解存量有多少、需求怎么样”,以便提前部署、调整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与结构,培养充足的专门人才。而过去,我国部分医疗领域管理一度粗放,人民群众对医药卫生的需求不如现在高,且医疗卫生的总量也比不上现在,所以一直没有建立医学人才预警机制。

    这个问题引起不少医药卫生领域的代表委员共鸣。全国政协委员、延边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副院长朴善惠也认为,有必要提前部署儿科、妇科等医生培养规模,“现在,一般三甲医院也都缺儿科医生,二胎政策放开以后,需求又会达到一个高峰”,“‘全科医生:孩子’的比例应该达到多少,能不能满足这些小孩看病?应该有预测,有了预测才能有对策”。

    在熊思东看来,预测医药卫生人才需求可以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三级并逐步延伸到社区、乡村的医药卫生人才调查网络。这些需求可以进行大数据处理,比如分析出不同地区、层级医院的医药卫生人才的年龄结构、质量结构和专业结构现状,以及各地区医药卫生人才需求结构。

    国家目前已意识到储备紧缺专门人才的重要性。记者注意到,2011年,国家发布《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有重点地分步培养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其中包括护理、药师、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儿科医师等领域,计划到2020年各类专门人才急需紧缺状况明显改善。

    “中国的人才储备问题,说实话我们欠账太多。”全国人大代表、梅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林新华认为,这个问题在基层表现得尤其明显,因此必须考虑一些实际情况。例如,大专院校也培养了不少医疗专业人才,但是医疗机构人才流失得太大,由于工作环境、待遇均不如人意,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更是人才匮乏,“人才流失的问题,我们不是说马上就可以解决的。”

    “如果没有预警机制,一定会‘按下葫芦浮起瓢’。”熊思东担忧,现在,一些医院已经感到放射科医生缺乏,而能培养放射科医生的,就那么几所学校。

【责任编辑:黄易清】
图片阅读更多>>
推荐

把偏僻的声音带到北京

 爬过山坡、淌过水塘,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娟几乎走遍了老家湖南新化县的每一条山路,只为找寻那些散落在荒山背后没人听见的声音。她要把这些声音放大,带到北京让更多人听见。

总理最强音

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总理见招拆招,直面回应,“强音”依旧精彩。

王毅:帅气表情包里的大国风范

2016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一如既往金句叠出,收获了广大网友的超高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