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网评-- >> 八面来风
APP下载

【理上网来·热点解析】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的非理性行为与应对

发布时间:2017-02-27 16:3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洪巍

    洪巍(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副教授)

    食品安全问题频繁爆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公众通过网络发表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见、情绪、态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对于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网民作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核心参与主体,其非理性行为容易造成舆情的爆发,引发公众的食品安全恐慌心理,损害食品产业的发展,甚至威胁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在日本发生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之后,食用加碘盐可以防辐射等谣言在网络中传播,引起了一场抢盐风波,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疯狂抢购食盐的情况,市场秩序出现混乱,严重影响公众的正常生活。2015年,有媒体报道其送检的草莓检出致癌农药残留。此消息一经报道,有关草莓农残致癌的信息在网络中广泛传播。虽然相关专家进行了辟谣,但公众的担心难以完全消除,草莓的销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草莓种植户的损失较为严重。在上述案例中,网民传播谣言等行为是产生相关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网民的非理性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超市里的抢盐人 来源:新华网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危害自身健康安全时,较多的受访网民会全面收集相关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并理智分析;在网络中发布与传播与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的未经证实的信息时,大部分受访网民会考虑其所发布信息对他人、社会、自己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食品安全事件中若政府与非官方所发布的相关信息不一致,大部分受访网民对政府所发布的信息的信任度较高;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大部分受访网民对政府的辟谣信息比较信任;大部分受访网民不太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网民的关注与认同,而在网络中发布与传播与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的未经证实的信息;在食品安全事件中若自身所持有的观点与大多数网民的观点不一致,受访网民不太可能盲从大多数网民的观点。此外,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受访网民发表过激言论、通过网络动员来呼吁其他网民共同抵制涉事企业的产品以及参加现实的示威游行等活动的可能性不大。可见,大部分受访网民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的行为比较理性,这部分网民对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然而,虽然相对非理性的网民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但这部分网民的非理性行为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这些相对非理性的网民可能会发布与传播未经证实的食品安全信息甚至谣言,对其他网民的食品安全认知产生误导。而有关“转基因食品食用行为”的调查数据表明,对于安全性问题尚无定论的食品,负面信息对受访网民的影响明显大于正面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相对非理性的网民的数量不多,也会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分析产生非理性行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复杂且所涉及的食品安全知识专业性较强,而网民的食品安全知识相对匮乏,在食品安全事件爆发后,网民难以甄别相关食品安全信息的真伪。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生命健康安全,网民在面对相关负面信息时往往持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从而导致传播谣言等非理性行为。其次,食品安全知识比较匮乏的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在进行食品安全报道时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影响网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最后,政府部门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主体,在食品安全事件爆发后没能及时、有效地发布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导致网民只能通过小道消息了解食品安全事件,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基于产生非理性行为的原因,提出如下应对建议。首先,应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与培训活动,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素养,增强公众食品安全信息甄别能力。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方式的灵活性以及渠道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公众采取合适的方式,并通过不同的渠道尽可能地扩大覆盖面。其次,新闻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应加强对相关内容的调查分析,涉及到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内容可以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把关,以确保报道内容的客观性,为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最后,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与有效性,防止谣言的广泛传播。应充分了解公众的食品安全信息需求,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及时发布公众所迫切需要获得的信息。可以培养一批具有正确价值观与丰富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食品安全领域专家作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意见领袖,及时、有效地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引导公众客观地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理性地参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

【责任编辑:邓江秀】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