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年轻人青睐“中国节”成风尚

热捧传统文化是盲目跟风还是文化觉醒?

发布时间:2017-02-27 13:2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饶茗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实习生 饶茗柯

    循着《中国诗词大会》的余温,笔者独家专访了“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学者蒙曼。

    热捧,就是年轻人的文化觉醒

    “我认为,年轻人会越来越认可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实际上是一个文化觉醒的过程,事实上,敏锐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文化觉醒了。这次诗词大会的火热就是明证。”蒙曼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国人最基本的文化依托,这样的文化觉悟已经显现。

    “更明显的表现是”,她说:“现在,有一个很有趣的改变——最时髦的年轻人不再是那些过洋节的年轻人了,而是主动追随着传统节日、追寻传统的年轻人。前些年他们还在过圣诞节,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过中国节。”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中国节”产生兴趣,除了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女儿节等,他们都在过。

    “中国节肯定会过的”刚在广州白云机场入职的刘家彬说,“前些年我也关注过情人节、圣诞节。但是现在觉得中国的节日好像更有意思,每个节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管用什么形式过,总有不少感概和收获。”

    同时,除了过“中国节”外,如,背《论语》免费游三孔、背《岳阳楼记》免费游岳阳楼、传统礼仪体验,开笔礼、拜师礼、加冠(笄)礼、束脩礼,儒风少年国学课堂、 击鼓鸣智、拜尊师,拜父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上周,全国中小学生陆续开学,各地学校在学生的“开学第一课”中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同时,《中国诗词大会》余热未了,全国许多小学,如上海杭一小学、武汉的邬家墩小学纷纷开设“飞花令”活动;北京人大附小学则一直鼓励孩子背古诗、背诵《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在课堂上也由老师带领着开展孩子们喜爱的“国学讲堂”。陕西的段塘学校刚举行了一场主题为“知善礼”的开学典礼,让学生们换上汉服汉帽吟诵《三字经》……传统文化热大有燎原之势。

    有专家提出“传统文化热潮能否持续?能否带动更多人阅读经典、过传统节日?还是会如新闻热点事件没两天就被人们抛诸脑后?”的疑问,学者蒙曼的答案是否定的。她认为,经典传统文化自具非凡魅力和恒久价值,这种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不隔”、“不夹生”地吸引年轻人,年轻人对传统形式——如中国节、诗词、书法、民乐的热捧是自然的、真诚的、可持续的。

    同时蒙曼相信,下一代年轻人会比这一代年轻人知道的更多,或者说更愿意接受传统,并且能够更有效地把传统中好的部分与当今生活、对未来的期盼,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跟风,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改变

    笔者注意到,近来,用古风歌曲、民乐新编等形式与中国传统的诗词、乐器等融合到一起,产生不一样效果的全新形式也在年轻人之间流行。

    年轻人聚集的网站“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在2017年拜年祭中,以中国古代神话为主题的原创中文歌曲《万神纪》,歌词涵盖了从创世时期(部落)到神话朝代(商周)的历史,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在“哔哩哔哩弹幕网”上看到很多点击率上万的古风歌曲,以及将动漫音乐、流行音乐改编并用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视频。这样的方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宋雨晨说:“能看到中国传统神话传说,并且用民族的方式表现出来,我觉得很有创意。”经常浏览该网的张锐则认为:“古风音乐确实有很优秀的作品。但是有些人也只是跟风而已,其实连文言文都读不懂。”

    对此,蒙曼认为,这样的跟风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这个风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让我们可以给这个风中增加内容,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这个风中加入馨香之气,形成一股风尚。”

    创新,生活就有诗和远方

    中国传统节日、古文、诗词、戏剧、书法、民乐……这些传统文化距离年轻人有多远?一股“诗词热”席卷神州似乎给出了一个正向回答。

    此前,中央电视台创新播出方式,成功举办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此次《中国诗词大会》亦大获成功,使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读经典、诵诗词蔚然成风。据《北京日报》报道,中华书局一本《论语译注(简体字本)》(杨伯峻译注)2016年卖了33.8万册,加上繁体字本等各种版本总销量达45万册,创下历史新高。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在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的销量也在攀升,“连专业出版人也大呼意外”。

    笔者还注意到,现在对背诵《弟子规》、举办女德班等复兴传统文化等也有各种观点。作者杨津涛在《新京报书评周刊》发文表示:“《弟子规》作为儿童读物……内容与现代社会脱节”。对此,蒙曼认为:“《弟子规》有它的适应性,不能无限拔高,但也绝不能说它一无是处。要看给谁听,听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样的审美接受听……因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一个良性衔接的关系。衔接的时候,就有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也就是传统中与当下需要更新东西,无论是《弟子规》还是《论语》或古诗词,都有再认知、再创造的问题。”

    蒙曼说,“孟郊写过《游子吟》,也写过《烈女传》,你不学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要学烈女传,是孟郊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让青少年读什么,得有一个选择和引导。另外,就算选择了一个文本,也要对文本中进行必要的讲解、诠释、理解、吸收。这样才能继承好的文化。”在蒙曼看来,谈论古代绝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开新。

    蒙曼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而这种回归已经酝酿了几年。

    “以各种形式一起,推动这个传统文化的发展,这些都是手段,恢复民族自信心、恢复中国的文化传承,这个才是最终目的。”她说。(协调中心编辑)

【责任编辑:姜继葆】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