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超7成年轻人每15分钟刷一次社交软件,说的是你吗?

发布时间:2017-02-26 08:39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辽宁频道

 

  日前,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和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发布《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此次报告称,对于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人,94%的人表示出门不带手机感到很不习惯,73%的人通常每隔 15 分钟至少看一次社交软件。

  报 告 解 读

  超7成青年人每15分钟看一次社交软件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有着很强的“工具性”特征,它和任何的“工具”一样,一旦人们将处于客体地位的工具向主体进行转化,人们就会依赖上工具而脱离人真正的本质。换句话说,一旦社交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手段,就不仅是一种目的性的存在,而是日常生活的“随身伴侣”。

  对于青年人群体,调查数据显示,94%的人表示出门不带手机感到很不习惯,86.8%的人无法适应从智能手机换到普通手机,73%的人通常每隔 15 分钟至少看一次微信/QQ 等社交软件。

  青年人对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依赖程度

  互联网相关职业最受青睐

  半数以上的人都愿意尝试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上进行职业选择,青年人在社交网络上职业选择倾向现排名前三的职业分别为微商、公众号写手、电子游戏玩家,其分别对应的百分比为 30.3%、18.6%、16.8%,可见,以一种虚拟网络平台为基础构建起的新型就业模式可能在青年人中有一定的市场。

  青年人在职场中更倾向使用微信,70.4%的青年人表示其愿意在工作中使用微信,23.4%的认为不太愿意在工作中使用微信,但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使用微信,仅有 6.2%的人认为确实不愿意在工作中使用微信。这种对社交网络的抗拒态度实际上表达了对现实工作节奏的不满,青年人渴望独立的生活元素在社交网络中被工作元素所贯通。

  对网络热点只阅读不评论转发

  而对于网络热点事件参与方式的选择,65.3%的被调查者选择对网络热点事件只阅读,不评论不转发,转发并评论的被调查者只占 16.5%,六成多的调查对象仅仅是对网络热点事件停留在阅读阶段,由此可见中年群体对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参与仍然是趋于表面化,缺乏深度参与的时间和欲望,其对一些社会活动参与的表面化与浅显化。

  老年人使用社交网络维系与亲人朋友等社会关系

  根据报告,浏览新闻(80.6%)、通讯交流(69.4%)、关注微信/微博资讯(62.4%)、搜索信息(61.6% )以及娱乐功能(59.9%)是老年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用途,而线上支付(网购、预约等)的使用相对偏少。

  从老年人所使用的微信诸多功能来看,调查中的全部老年人都使用语音或者文字与他人进行人际沟通,超过半数的老人会使用视频聊天、微信群、朋友圈等功能,发红包等更新颖的功能也在老年人使用范围内。

  老年人的QQ 好友主要是家人和亲戚,调查数据显示,家人和亲戚在老年 QQ 用户好友中占比达到 100%。血缘以外的社会关系如邻居、同事、同学也占 60%-70% 左右的比例。虽然使用的功能很广泛,但是老年人使用社交网络的主要目的仍是维系和加强与亲人朋友等社会关系的沟通联络。

  社交网络给亲子关系带来了什么?

  报告指出,青年人在使用社交网络时,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得到稳定和提升,但是,社交网络也可能增加了不同群体间的代沟。 

  过去,年轻人和父母一周打上几次电话,父母总是问“今天吃什么了?”

  如今,隔三差五父母可能在家庭微信群里,分享给孩子一篇养生文章,告诉你哪些东西辐射大。年轻人则在父母晒公园健身图的朋友圈下点个ZAN。

  在本次《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中,相关分析认为,对于老年人来说,社交网络增进了老年人和同辈群体、不同代际群体之间的亲密关系。数据显示,所有被调查的老年人qq好友中都有家人和亲戚。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朱迪指出,老年人和子女都认为,社交网络的使用有助于维系和加强代际关系。数据显示,35%的老年人认为使用社交网络之后和子女的关系更加亲近,另有25%的中年子女认为跟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

  不过,这会不会减少老人和子女见面的频率?对此,此次调查数据表明,使用了社交网络之后,有超过50%的老年人认为和子女的面对面交流处于增加状态;有2%认为见面减少了。

  不过,有时我们可能会打趣说,家里的老人,老是给我们转发分享养生、鸡汤文章,会发一些带有年代感的聊天表情。

  此次报告显示,70.8%的受访青年人认为在社交网络上,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存在代沟,42.6%认为在聊天语言的使用上存在代沟,37.3%的青年人认为在网络表情的理解上存在代沟。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分析说:“当父母给青年人发笑脸时,青年人的理解可能是在嘲笑我,而父母的理解可能就是不一样的。”

  此外,调查显示,75%的老年人表示,是子女教会自己使用社交网络。而使用了社交网络的被访老年人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可能被改变。

  朱迪介绍指出,使用社交网络的老年人获取生活服务的能力更高,能够更高比例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大部分不使用社交网络的老年人表示,对网络消费的形式不是很习惯。使用社交网络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更高,比例达74%。尤其是离婚或丧偶的老年人,社交网络更能够明显改善他们的主观福利。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互联网以及社交网络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每日接收的信息量,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各种“ 网络综合症”。

  手机、WIFI依赖症

  出门不带钱、不带包可以,唯独不能不带手机;家里断电、断水可以,唯独断网不行——随着“指尖上”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有类似“手机依赖症”的现代人不在少数。

  临床表现:出门没带手机就像是出门忘记穿内裤一样不安!出门时手机电量不足就像忘系腰带一样不安。选择餐馆、酒店时,Wifi具有一票否决权。没有免费Wifi,一切免谈。到餐馆坐下,第一时间不是看菜单,而是问Wifi密码多少。如果没有免费Wifi,立即拂袖走人。

  自拍强迫症

  临床表现:无论何时何地,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自拍。每天花费大量时间自拍,并希望从大量的照片中找到自己最美的样子,发在各种社交通讯工具上。

  发病征兆:掏出手机,斜上方45°对准自己……

  晚睡拖延症

  临床表现: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微博、微信,看到提示有未读信息的红点就一定要点开;对于别人的评论总是“秒回”;每晚睡觉前,总会对自己说再最后刷一遍朋友圈吧,关掉手机的时候往往已是一个小时之后。

  看完之后是不是想说,

  这说的不就是我嘛。

  别着急,

  现在就送您一份自救指南。

  手机依赖症可尝试设置无手机时段

  1、关闭推送通知

  你有没有为了查看一条新的推送通知结果往往在手机上花了半个多小时的经历?如果所有非必要的推送通知都关闭的话,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而且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也可以将我们从“一旦手机响就要查看手机”的冲动中解放出来。

  2、了解自己每天在手机上花多少时间

  如果你想通过刺激方式减少自己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可能一些冷冰冰的统计数据会管用。

  3、设定每天的无手机时间段

  你在吃饭、洗澡、看电影或者看书时根本不需要手机。试着在一天之中设置几个无手机的时间段吧。特别是当你忙着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设置这样的时间段,你在间歇时间就能够更好地放松。

  4、别把手机当闹铃

  别把手机当闹铃,最好也不要把手机拿到卧室里。想想我们中有多少人因为要用手机设置闹铃,结果在睡前就又开始看手机了呢?我们中又有多少人在闹铃响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手机呢?

  运动配合心理暗示,养成早睡习惯

  1、因太闲而晚睡的人,试着给自己找点兴趣爱好,或是为自己定一个阶段性的工作目标;而因工作需要被迫形成晚睡习惯的人,应该学会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

  2、选择适当的时间多做运动,最好是在傍晚五六点的时候,从而让疲劳的身体和心理同时渴望睡眠。需要提醒的是,千万别在睡前做运动,因为这会让你越发睡不着。

  3、暗暗告诉自己晚上本来就是用来休息的,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建议吃了晚饭后就尽量让自己放松,听着轻音乐洗个热水澡、泡个脚,必要时做一做放松训练,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把入睡时间慢慢提前。

  4、配合早睡的节奏,适当将叫醒闹钟时间调早,可能在刚开始的两三天会感觉精神不佳,但只要坚持下来,保证之后白天会越来越有精神。

 

 

【责任编辑:朱宏利】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