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凌晓明:思想政治教育应带有“中国温度”沁入万千学子心灵中

发布时间:2017-02-22 17:39 来源:环球网 

  本周为全国高校学生新学期的开学周。全国3000多万各类大学生回到了校园开启新春第一课的同时,迎来了他们的是教育部日前颁布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这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热议。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股热浪的兴起,业界舆论及专家认为是两个月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的延续,新《规定》出台及时反映和体现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符合青年学子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总指引带来大温暖,高等教育如沐强春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历年来都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祖国各地考察和复信中,谈人才、谈教育、谈科技创新,关心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鼓励师生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不论是他考察中国科技大学、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等的讲话,还是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等的回信,都满怀着温情、寄语着厚望、充满着期待:“我们对中国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充满自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等等;特别是在2016年12月上旬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李克强总理曾在集中反映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中遇到的烦恼和障碍的材料上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合力研究解决“六难”问题,近日报道称18部委雷厉风行合作已经破除了回国留学生创业壁垒……这些前瞻性、纲领性、通力性的青年学子成长指引,高屋建瓴,启迪加温,科学定断,引领未来,似春风化雨般融入到中国高等教育各个区域和群体,又像是一股股清泉流入中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们的心坎里,增强了信心,振奋了精神,温暖了心扉。刚刚出台的新《规定》增加了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强调“学生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等内容,贯彻落实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时代潮流,契合了大学生群体形势发展和未来之路。

  深动员形成共温润,立德树人倍增新动力。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能和第一要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时代性等特点。如何将中央指引通过有效体系和途径贯彻落实到位?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国温度”不折不扣地传递下去?如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花香四溢?这些都是高等教育和整个社会目前迫切需要面对的现实。距离习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讲话的两个多月时间来,笔者观察到处处在抓学习、作思考、画蓝图,校校在谋举措、求创新、争实践,呈现出一派敢抓敢管、勇担责任、热火朝天的浓厚氛围,以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与使命深入人心正在逐步地升温,也温润着教育工作者的心田。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的第一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发表了署名文章《全面系统谋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明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完成好‘四个服务’,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是我们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高校动起来,“热”起来,社会组织力量也积极行动起来,近日,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主动对标对表,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当标杆,在强化执行、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专项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浙江省、重庆市等地的主流媒体也纷纷在选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上做文章。各地、各高校在主动、积极地传递“中国温度”之时,“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咬定青山不放松”等生动语言迅速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标配”话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做到全员育人的任务变成了责任与担当的新动力。新《规定》的即将实施,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接地气产生深温存,青年学子肩负成才梦。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不能是说教,不能是灌输,不能是悬浮在空中,而必然应该是入耳入脑入心,最终通过人的行为结果来体现效果。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有优良的环境和氛围,如同清新的空气和适宜的阳光,接地气是必由之路,就必须在实际层面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做得越到位、越多、越扎实,就能让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受教育、得温存、长才干、增福祉,这样的过程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显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传递“温度”和厚积“温度”的进程。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厚植于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厚土壤,要汲取改革开放伟大的实践经验,要放眼国外的最新成果,还要结合青年学子的成长需求,以人文精神和科学方法,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让学生们在心理和心灵温存的过程中逐步具备中国情怀、时代特征和国际视野,只有如此,培养的人才才能符合中央关于高等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做到“四个服务”。纵观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多样多态、活力跃动中呈现出担当进取、自主自信、向善向上的总体特征;调查也发现,正处于思想成长、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对有关思想观念、理论问题、价值判断等的认识同样存在有待进一步明晰、深化之处。新《规定》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外,在创新创业、保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等方面都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有责任也有权益,有权利也有义务,坚持方向性,彰显主体性,体现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年青人在学校要心无旁骛,学成文武艺,报效祖国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谆谆教诲,力若千钧,温润而泽,倍感关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和社会当今提供给大学生们怎样的舞台和平台,就决定了今后是怎样的才干发挥和人才储备情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性体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增强政治性和自觉性,着力传递中央高度重视的温暖,谋求工作使命的温润,增进学生心理与心灵的温存感,以中央关怀的“加温”、各地落实的“升温”以及学生成长的“积温”,凸现和延续着思政工作的“中国温度”,在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上下功夫,用中国梦激扬青年学子的青春梦、成才梦,为他们点亮理想的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而不懈奋斗!(作者是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想】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