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文化自信为世界文明增添色彩

发布时间:2017-02-06 14: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潘玥斐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围绕文化自信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

  文化自信是更高水平的自信

  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指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包括了从理论、方向到具体的实践层面等内容,是对1949年后尤其是对1978年后我国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正反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全面思考、科学总结而形成的理性认识。这种认识之所以说它是一种自信,乃在于它是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尤其是经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不是我们党的个别领导人、也不是个别的理论家、更不是哪些个别的其他人士主观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全党全国人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追求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在实现复兴中国的伟大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形成的,这样的自信是实际上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实践理性自觉,它既不是盲目的自负自大,更不是简单的自我满足,而是对于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准确的把握。这三个自信提出后,为何现在又要提出文化自信?是否有重叠之处?我认为,文化自信比这三个自信站位点要更高,是在前三个自信基础上的更高水平的自信。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文化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发展境界。衣食住行,言行举止,这些无疑是重要的文明形式,但决定这些具体形式的是文化,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共有的内在文化所决定的。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又看不见摸不着。它宛如生命界的基因,即使外界有千变万化的条件,决定你这种生命体的属性的主要是这种基因。没有了这种基因,任何外在条件的努力也不可能使其成为其他的生命体。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最终的自信,必须要从文化上着手,只有文化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才能保证其永恒性、永久性,才会永不动摇。

  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第一,来源于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自豪感。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战乱纷争、悲欢离合,却一直延续和不断光大了至少近四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虽历经苦难,却始终保持一种前进的态势,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不断创造辉煌。请问,面对具有这样坚韧不拔和广阔胸襟、卓越智慧的历史,我们怎不为自己的祖先而自信?怎不为自己的自信而自信?

  第二,来源于对中国共产党的苦难辉煌的历史的自信。近代中国无数志士仁人、无数热血儿女都有一个梦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但是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牺牲了几百万烈士,中国共产党吃遍了人间的苦头,做出了种种既充满智慧、又具备大无畏精神的试验,最终使得四分五裂、列强横行的中国实现了彻底的独立;使得积贫积弱的中国成为“两弹一星”的中国;使得几千年梦想丰衣足食的憧憬变成了今天“车如簇、楼如林”的现实。我们如何不自信中国共产党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蒋欣】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