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找工作了,就让我先做个理想主义的人吧

发布时间:2017-01-20 05:2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彭飞

  在24岁本命年,我成为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受什么影响,非新闻专业的我对新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对新闻业有着莫名的好感,觉得那里离社会正义很近。所以,在求职时,我将媒体作为自己的方向。

  毕业年,同学之间的话题少不了找什么样的工作、去哪里发展。当大家头头是道地谈着房价怎么样、哪个城市如何、工资待遇如何、哪个工作更稳定时,我却来一句“我想进一个报社”。这与大家激昂的论调、对未来的“宏伟”蓝图似乎不太相符,所以总是换来一句“为什么”,或者是类似“新闻工作压力大工资低”这样的提醒。在大家眼里,考公务员或者选择银行、地产、互联网这些朝气蓬勃的行业,是不言而喻的,甚至是一种像“政治正确”一样的“求职正确”,因为这符合大家的预期和考量尺度。当然,也有同学听到我的打算后,说了句“有理想”,我想潜台词应该是“不现实”。

  为了避免过多的解释,我以“找一个差不多的工作”的态度参与大家对未来的规划,而心里默默守着一个不太愿意告诉别人的理想。不过,在刚开始找工作时,理想渐行渐远,而将我自己的理想遮蔽起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是心里的惶恐和焦虑,以及对名和利的向往。

  去年9月一开始,海量的校招信息扑面而来。突然感觉平时离自己很远的企业一下子就触手可及了。这时我的想法是,既然我感兴趣的行业还没有开始校招,那我就先投其他的,保个底呗。不过,这一保底,保得没有尽头,看一个心动的就投一个,被光鲜的标签牵引着,感觉不投几个,就失去了未来似的。一个理解我的好友劝我:“既然你想从事新闻行业,那就安心地等待媒体校招,就算你现在找得再好,反正最后也不会去。”很有道理,但是没有办法安心,一是觉得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进入理想的报社,二是当大家都马不停蹄地找工作时,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紧张的气氛,而在这气氛中,如果我停下来,难免会焦虑不安。可能在一个群体中,大家不由自主地会相互比较吧,而且当别人来问你找工作情况时,如果自己一无所获,的确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你的坚守。

  当同学拿到offer时,虽然并不羡慕,但多少会有一点压力。有同学一天参加两场或三场面试,每天连轴参加各种宣讲会,包括互联网、地产、电子、家电……他说,现在找工作那么难,找一个差不多的就可以了,不跑一跑怎么能找到工作呢?似乎是这样的,在这个信念下,他一直跑着。跑,是毕业生的求职日常,每天都在宣讲会或者去笔试面试的路上。我虽然没有像同学那样转战于各个宣讲会,但内心也是焦躁着,多少也参加了一些与目标不一致的招聘。只求一个保底,实际上这个保底只是对自己没有意义的安慰罢了,或者只是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已。

  面试的时候,像其他面试者一样,我穿上西装皮鞋,把自己打扮为成熟稳重的模样,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对理想的追求也被职业的装扮掩盖了。面试官经常问的两个问题是,你的专业和你选择的行业并不是很一致,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你有哪方面的能力?我内心的想法当然是:“这哪里是我想要从事的行业?只不过是想在找到理想工作前给自己保个底罢了。”可是成熟稳重装扮的我,怎么能将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呢?当然是绞尽脑汁地把专业、能力、实习经验往岗位上挂,再贴上一些“热爱”“踏实”等看起来能说服人的标签,就能蒙混过关了。这些经过加工包装的回答,虽然有违内心,也没有新意,但多少还能获得一些面试官的认可。

  后来,拿到了一些企业的offer,虽然这些企业都还不错,有些还是所在行业的佼佼者,但我没有一点高兴的感觉,反而更加不安。因为这些行业跟我的兴趣理想相差甚远。按照我以前的想法,找工作应该像是找对象,两个有缘人相遇,彼此看上了眼,然后牵手走下去,愿意为对方付出。而我的求职更像是推销员,把自己当作待价而沽的商品,贴上漂亮标签,掩饰了真实的本质,着急地寻一个把自己带走的买家。这并不是我想要的。面试时,一位面试官非常善意地提醒,找的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未来的职业路径,所以应该慎重。我深表同意,不过当时为了通过面试仍作出了违心的选择。后来想想,这样的选择是对双方的不负责。

  好在11月一些报社开始了校招,我就专攻报社招聘,很幸运地通过了两家报社的笔试。面试前,老师打来电话关心我找工作的情况,当她得知我要去报社面试时,她开玩笑地说,“去一个这么没有前途的行业啊”。玩笑过后,老师根据她报社同学的情况,给我分析了记者编辑工作的情况。中心思想就是,单位很靠谱,工资也比较靠谱,但工作任务重、发展空间有限,不过支持我的想法。大家的看法很理性也很现实,对未来的发展来说,这的确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内心对新闻的冲动,对正义感的追求,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加入这个行业。

  不过情怀归情怀,兴趣归兴趣,这些是个人选择的动力,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人家考虑的当然还是实打实的经验和能力。虽然我有过一些调查访谈经验和作品,但没有媒体实习经历。在一家报社终面时,报社领导严肃且带有一些质疑地问我:“你说你很想从事这个行业,但我看你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的实习,你是不是没做过这方面的打算呢?”一下子把我问住,我如实地把自己的相关经历告诉了他。很幸运,最后拿到了offer。后来,又参加了两家大报社的招聘,一家笔面试算比较顺利,而另一家面试时,虽然有所准备,但由于表现紧张,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说,找工作靠的不仅是情怀、兴趣,还有能力,当然临场表现也很重要。

  现在我已经拿到还算理想的offer,如果接下来还要继续找工作的话,那也肯定是找新闻相关的。所以,以后注定是要在这个行业里奋斗了。虽然在当下找一份稳定、有保障、有“名分”的工作才是大家认为“靠谱”的选择,但是,我真的对离社会正义很近、能够探索社会问题的职业很感兴趣。这种想法或许有点儿理想主义,没有考虑到现实的种种。我爸妈也更希望我考公务员,但是当他们了解我的想法后,对我很支持。很感谢他们。

  我对未来的看法和选择或许过于乐观了,用我们爱说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现实”。多年以后,我也许会变得很现实,成为一条被社会挤扁、失去理想的咸鱼。但在我对理想还有冲动的时候,就让我先去追求吧!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2017届毕业生)

  (你是否赞同这种求职选择,欢迎发邮件给“青年之声”邮箱voice@cyol.com。)

【责任编辑:黄易清】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