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微信矩阵-- >> 共青团新闻联播
APP下载

一边编剧,一边实操,这剧咋个演法?

发布时间:2017-01-05 13:2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有话说:

  一边编剧,一边实操,在剧本里推动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样的戏剧你看过吗?反正主播君是没看过,《百合春天》就是这样一部儿童戏剧。来看看剧本主创们到底是怎么创作、怎么演的?

  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

  《百合春天》描述的是湘西龙山县兴隆街乡尖岩村3组的农民李天勇一家经历的故事。

  天勇月娥夫妇常年在外打工挣钱,供三个女儿上学。五年前因天勇父亲病重回到家乡,几年里花光了所有积蓄并负债累累。老人病逝后,夫妇俩尝试通过种植当地特有的卷丹百合改变命运,然而接连几场暴雨让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为了还债和供三个女儿继续上学,夫妇俩决定再次外出打工,刚满12岁的双胞胎姐妹湘湘和小雪内心充满忧伤,9岁的妹妹小百合放声大哭……

  三个孩子为把父母留在身边,在当地“电商扶贫”的政策下帮父母开网店,尽管困难重重,父母不会拼音打字、不会操作电脑……但在孩子们的努力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天勇家的“春天百合”助学网店终于开通,网店的开通,为这些希望小学的留守儿童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边编剧,一边实操,探讨最好的方案

  这部剧努力在让孩子们看到希望之路:通过努力,问题能够解决,父母们能够留在家里!

  在戏剧之外,主创们也在寻找这样的路径!

  编剧王淑琪

  “孩子们需要父母留在身边,如果从孩子视角看,什么是最好的方案?这个方案是否可行?都需要去探讨”。

  这个探讨是非常辛苦的,王淑琪住在故事原型李德祥家里,与他们讨论卖卷丹百合,本来孩子们不知道电商,但听说后都愿意去做,因为这样爸妈可以留下来。

  王淑琪尝试帮助李德祥去学做电商,各种方法都用上了,她总结说,我就“一边编剧,一边实操,实操不行再改剧本”,目的“就是寻找可行的方法”,“让孩子有力量”。

  在戏里,小百合督促爸爸学习汉语拼音,为操作电脑做准备;在戏外,王淑琪跑到中关村为李德祥配了不用拼音的写字板,但仍然“检查”他学习拼音的进度……

  王淑琪的朋友圈曾被卷丹百合刷屏,这种“一边编剧,一边实操,实操不行再改剧本”的精神让人震动。

  追求行动的力量

  很多时候,城里人与乡村贫困儿童就是一种慈善与被慈善的关系,“六一”儿童节想起来,就居高临下地“关爱”一下,平时农村孩子们照旧过着不曾被改变的生活。

  但《百合春天》在戏里戏外都打破了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大家一起共同谋求发展,建设了一种新型关系。有了戏里戏外这些追求改变的探索实践,《百合春天》其实也可称为行动戏剧。

  通常在媒介报道中或在演出现场,留守儿童多是困境中等待被资助、被呵护的形象,或是无声的群体,如果发声也是在表示感谢……

  但这部儿童剧则颠覆了这一切。

  舞台上所呈现的各种景象:劳动、汗水、集市、坎坷的道路、春华秋实、学校计算机课、以及孩子们的游戏编花篮、以及童谣木兰辞,以及最后的“彩蛋”三棒鼓等,让我们看见农村生活,也让留守儿童看见自己的生活,这种再现肯定了农村文化价值,让孩子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更重要的是,我们也看到了儿童青少年如何参与改变家庭生活,也就参与了发展,看见了他们的能动性。

  戏剧成为帮助儿童的手段

  扶贫不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发展才是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

  经验表明,文化艺术,无论是绘画、歌舞还是戏剧,特别是植根于当地生活中的文化艺术,是帮助长期处于贫困或孤独中的儿童重新找回自己力量的最好途径之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百合春天》实现了两个“超越”。

  第一个超越是超越戏剧本身,戏剧作为一种手段,即通过儿童戏剧运动激发或重新唤回儿童青少年的热情、活力和创造力,以促进他们参与发展进程,在乡村改变中发挥作用;

  第二个超越则是对传统公益的超越。这种公益不再是自上而下的“慈善”或“关爱”,不再是慈善与被慈善的单向关系,而是要倾听儿童的声音,与农村儿童青少年一起探讨他们的发展道路,共同促进改变,藉此重建了一种新型的城乡关系,一种共同谋求发展的关系——这正是“希望工程”的希望所在。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 卜卫

  编辑:陈凤莉 杜沂蒙

【责任编辑:杨威】
你可能还喜欢看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