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2018-07-09 05:41中青在线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原春琳)首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日前在北京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与十余位中学特级教师、校长,以“基础教育再认识:大学与中学的对话”为主题,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头脑风暴”。

  本次论坛在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的倡导下,由北京大学教务部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共同主办,分成“中学理科教育”“中学人文教育”“多元评价与大学招生”“素质教育的名与实”4个分论坛展开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中学校长、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140余人,参与了这场大学与中学的理性对话,共同探索当代中国的教育之道。

  “目前推进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的共识。大学教育理念的改变,会直接影响中学基础教育。”主持论坛开幕式的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强世功教授认为,面对大学教育理念与招生模式的变化,大学与中学间进行对话十分必要。

  在开幕式致辞时,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傅绥燕教授也表示,很期待来自大学与中学的与会者能换位思考,围绕教育的目的与使命、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和大学选拔方式等问题,各抒己见,充分讨论。她指出,近年来,大学改革开始回归本科教育,通识教育不断推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宇教授认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共同目标。目前教育领域的改革有被数字指标误导的趋势,大学出现重研轻教的现象,一些中学也把数字当成办学目标。陈晓宇教授期待大学和中学摆脱功利主义、绩效主义和指标导向评估对教育教学的不利影响。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也不是成功人士训练营,不可一味地谈创新人才培养却忽视道德人格的培育。教育的本质是道德教育,偏离这个关键目标,培养创新人才也会沦为复制成功人士。”大学通识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甘阳教授认为,大学和中学应当通力合作,共同超越目前普遍存在的以功利主义为中心的教育心态,以最高人格追求和道德理想模型来培养有高尚道德人格的公民。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提出“人生教育”和“君子养成”的理念,认为教育应该赋予学生享受幸福的素质。河南省实验中学校长马玉霞认为中学教育应当把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平衡,尊重个性,包容差异,建设有灵魂的校园环境,达到至真至美的教育效果。

  “基础教育能否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考虑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并充分保持教育制度的历史承继关系与稳定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常务副院长李猛教授在主持闭幕式并致辞时指出,高考制度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骨架,尽管不可能靠它实现对所有个体的评价,但也不宜因此否定整个制度对于建立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流动,尤其是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人才选拔的重大意义。当前,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通过学习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和生活,而不是造就千人一面的成功者。

  论坛嘉宾感言,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和中学都承受了许多外部压力,各自努力做好不同阶段的教育工作,各司其职实现了有效的育人接力。此次论坛创造了一个增进对话的机会,使大家可以贯通地思考、换位思考,不急于求解,从而更准确地厘清在教育改革中究竟哪些是我们要坚持的,哪些是真问题。圆桌论坛是一个独立、开放、包容、建设性的平台,大家摆出各自看到的问题,真诚对话,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复杂性都令人看到努力,感到希望。与会者一致同意,中学与大学共同努力,多做实事,为祖国的下一代提供更好的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