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名外国青年汉学家来京研修

中青在线2018-07-06 17:59:52显示图片

    中青在线北京7月6日电(实习生 袁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蔡梦吟)来自34个国家的38名青年汉学家今日齐聚北京,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北京班)。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等出席了开班仪式。

    朱琦在致辞中指出,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当代汉学的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作为汉学研究的新生力量,青年汉学家有“为民心相通搭桥铺路的无限潜力”。他对学员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潜心学习,以研修推动学术提升;二是用心体验,以实践推动研究创新;三是积极交流,用汉学缔结真挚友谊。他期待通过研修,学员们可以成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开班仪式上,5位青年汉学家代表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他们的中国故事。来自哥伦比亚的孔天威讲述了曾祖父与中国的缘分,这缘分点燃了他深入了解中国的兴趣;来自博兹瓦纳的马奕男,分享了自己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助教渐渐“转型”成为优秀汉语教师的故事;来自塞尔维亚的叶子分享了她从2007年开始至今,从汉语“菜鸟”一步步成为汉语博士生的成长经历……

    尼泊尔汉学家马拉动情地说:“今天,作为一个曾经连‘天安门广场’都不会说的孩子,能代表祖国尼泊尔在此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共同探讨如何成为对两国文化交流有贡献的汉学家,我感觉我的‘中国梦’正在从理想成为现实。”

    听完各国青年用流利的汉语讲述自己的”汉学之路”,刘利校长感到“十分振奋和感动”。他表示,北京语言大学将充分利用语言、文学、国际关系、经济等多学科学术资源,为汉学家们创造与中国学者交流观点碰撞思想的机会,努力给各国青年学者提供认识当代中国、当代汉学的更为丰富的素材,更加多元的视角和更加有效的方法。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于2014年创办,旨在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汉学家开展中国研究的全球性平台,为各国中国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才创造与中国优秀学术、文化、教育机构和学者开展交流合作的机会,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和实质性帮助,并以人才培养为契机,推动各国学术机构与中国研究机构和智库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实现双方交流互鉴,共同推进中国研究的发展。

    据主办方介绍,该计划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2期,培养了来自95个国家的360位青年汉学家,为国际汉学研究人才梯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青年汉学家增进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加深了对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认识,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友好包容的真挚情谊。今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首次开设春季、夏季、秋季班,先后于重庆、广州、北京、上海、杭州、西安6个城市举办7个班,年度研修人数将超过200人。

    作为创办时间最早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今年的北京班仍将采取专家集中授课、对口研修、实地考察、论文交流与总结等研修模式。38位青年汉学家将接受为期3天的专家集中授课,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教授张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春青、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达巍、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将分别为学员们讲授“汉语词汇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士人阶层与子学时代的乌托邦精神”“世界秩序:我们是否正在重返1947?”“中国的一带一路:目标、进展及面临的挑战”等专题。之后,青年汉学家们将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组别,分赴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学术机构和高校开展为期约两周的对口研修。此后,学员们还将前往贵州省,考察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为期21天的研修计划结束后,各国青年汉学家仍将继绫与中国导师保持联系,就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保持沟通。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