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体检报告首次写入温室气体等信息

中青在线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5月31日发布,以往年不同,今年生态环境“体检”报告首次写入了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变化、农业面源等内容。

  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说,这样的变化与生态环境部被赋予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新职能相关。另一个细节是,公报的名称也由环境状况公报更名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组建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职责划入这个新部门。

  公报称,2016年,全国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404.4ppm,较常年偏高12.69ppm;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07ppb和329.7ppb。这3项温室气体的浓度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7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58厘米,为1980年以来的第4高位。

  在土地环境信息部分,今年的公报也首次增加了农业面源的相关信息。公报称,2017年,全国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重为62.4%,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

  公报称,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9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全国地表水1940个国控水质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67.9%;自然生态方面,2591个开展监测的县域中,生态质量好于良的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2%。

  此前,北京等地发布的辖区内环境质量公报提到了土壤环境质量的信息,但全国的公报中还没相关的信息。对此,刘志全解释说,北京市土壤监测和数据的发布确实走在全国前列。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初步建成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土壤环境例行监测的工作正全面铺开,2017年已完成了13611个历史基础监测点位的采样工作和部分样品的测试工作,待相关数据汇总后将向社会公布。

  刘志全还介绍说,除了土壤环境数据之外,未来,生态环境部还将专项发布长江经济带的相关监测数据。今年7月底之前,生态环境部将完成长江经济带94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工作,自动监测的指标包括9个指标,每4小时自动监测一次,数据实时发布。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将对长江经济带排污口和污染源开展监督监测,先期在8051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开展监测,逐步建立覆盖长江经济带所有入河排污口的监测网络。

  近期,海洋中的微塑料含量成为全球环境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说,我国从2016年起就开展了海洋微塑料的试点监测,初步掌握了我国重点海洋海域和海洋生物体内的微塑料污染情况。监测表明,与全球其他海域已开展的微塑料的调查情况相比,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总体上处于中低水平,与地中海中西部和日本濑户内海等海域处于同一数量级。刘友宾表示,除了开展监测外,我国还开展了海洋微塑料的专项研究,并一直积极参与海洋微塑料防治的国际合作。

  当前,决胜小康社会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在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测质量如何保障也备受关注。刘志全介绍说,生态环境部正在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未来将从法治层面规范和约束监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强化对环境监测违法行为的处罚。另外,我国近期也刚刚发射了“高分五号”卫星,这颗卫星启动工作后,将从空间对我国水气土等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成为现有监测体系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