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 巨变 展望】汶川地震遗址讲解员:我们不能永远做“守墓人”

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李翀

  “正前方的这面白色雕塑呢,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它的名字叫做《汶川时刻》。这是一面汉白玉雕刻的时钟,在破碎的表盘上,时间永远的凝固在了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说到这里,讲解员沈文娟的声音低沉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和镜头都对准了那座裂纹分明的汉白玉雕塑,游客们需要拍照纪念,她站在一旁静候。

  十年来,无数人来到映秀镇旋口中学遗址,在废墟中感怀,也在废墟中寄予新生。沈文娟一遍又一遍为人们讲述。作为地震亲历者,那一天对于沈文娟来说,真实又具体。当时已有7个月身孕的沈文娟在剧烈的晃动中摔下石坎受了伤,直到解放军救援力量到达,用直升机将她送往医院,孩子顺利出生。在一份2008年5月19日公布的“成都市各大医院部分灾区伤员名单”里,我们还能查到“沈文娟”这个名字。

沈文娟

  沈文娟总会被人问起震时的事情,后来她参加了镇上的培训,成为一名专业的讲解员。对于她来说,“就像翻了无数次的老照片”,不断提醒她要“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亲人。”丈夫的亲哥哥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留下了5岁的小女儿,作为孩子的叔叔婶婶,他们主动将自家在震后分到的新房子让给了侄女居住,一家三口回到重修后的老屋。如今小女孩读初三。“看着孩子长大了,一家人都觉得有了新的盼头。”

  震后映秀镇工业外迁,整个汶川县都在探索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沈文娟的工作内容也多了起来。她需要向游客介绍的,不再仅仅是地震遗址。还有震后十年,“新映秀”展现给世人的新面貌。从东莞大道到映秀村公园,道路整洁,山明水秀;从映秀东村到枫香树村,以羌式、藏式和川西民居全部采用框架、钢架、木质和轻钢结构,按8级地震设防;公共事业建筑按9级地震设防……“现在从建设到发展,都还是很有安全感的。”地震后,沈文娟一家曾回娘家都江堰住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再没想过离开映秀。

  今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汶川县映秀镇考察。在漩口中学遗址,习近平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三鞠躬。他叮嘱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叮嘱映秀人民,要用勤劳双手在建设美好生活上取得更大成绩。

  “我们不能永远做‘守墓人’,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好的生活。”发展旅游业让沈文娟和丈夫都在家门口从事喜欢的工作,相比缅怀过去,未来的日子似乎更值得期待。但是她仍然会给即将十岁的儿子讲述被解放军救出去的那些事,告诉他要好好读书,懂得感恩。

  随着汶川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的游客们来到映秀,沈文娟的讲解工作还将继续,但也将被赋予更多意义。  

责编: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