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来了!未来十个月足不出沪看尽敦煌经典

2018-04-28 16:26东方网

  图片说明: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是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来源。

  东方网记者毛丽君、柏可林4月28日报道:榆林窟第29窟、莫高窟第220窟、莫高窟第285窟、“马踏飞燕”、“驿使图”……今天上午,“丝路敦煌·幸福生存”文化艺术展正式对公众开放。作为上海中心展览馆的首个展览,此次展览展厅面积近2000平方米,分三层共展出来自甘肃的7家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带来的百余件展品和3个复制的敦煌洞窟(榆林窟第29窟、莫高窟第220窟、莫高窟第285窟)。展览为期十个月,即日起开放现场售票,观众也可以在各大线上平台购买门票,足不出沪,将敦煌的“经典之作”尽收眼底。

  图片说明:现场复原石窟内的精美佛像和壁画。

  此次展览首次由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考古所、甘肃省简牍馆、兰州市博物馆、灵台县博物馆及清水县博物馆联手参展,贡献出了各自的代表性藏品,如代表仰韶文化的对三角纹彩陶体、西汉镇墓辟邪的木独角兽(西汉)、成为中国旅游业图形标志的“马踏飞燕”、中国邮政标志的“驿使图”墓砖画、北朝时期的东罗马鎏金银盘、唐代大云寺舍利铜函金棺银椁,以及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幸存的经书……展品跨越丝路文明的各个历史时期,清晰地展现丝路文明的发展脉络。

  图片说明:复原“西戎贵族出行车舆”展示了我国目前最新考古研究的成果。

  展馆一楼等比复制了榆林窟第29窟、莫高窟第220窟、莫高窟第285窟等三个敦煌洞窟中极具代表性的精华洞窟,据主办方介绍,与以往的临摹复制的洞窟不同,此次复制的洞窟系敦煌研究院采用高清数字所复制,其中榆林窟第29窟是采取了新技术后的首次对外展示,集中体现了敦煌研究院近年来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成果,展现了“数字敦煌”的魅力。

  展品中体积最大的一一复原“西戎贵族出行车舆”则展示了我国目前最新考古研究的成果。被评为2016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甘肃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了大量车舆,研究人员根据出土的文物和相关的考古资料复原出了车舆,涉及多个学科,多项技术和工艺。

  此外,铜奔马的亮相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看点。铜奔马另一个为世人所熟知的名字叫“马踏飞燕”,上世纪80年代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几乎在各个旅游城市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据悉,此次是铜奔马第一次来沪展览。

  市民程先生一早从长宁赶到上海中心,现场买票,成为首批进入展馆的观众之一。他告诉东方网记者,他对于古代的历史文化都非常感兴趣,非常向往敦煌的文明。而这次敦煌展来到上海,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赶在“五一”小长假前,他赶紧来过把瘾。“马踏飞燕太震撼了,我知道它是禁止出国的文物。其他的一些展品也都非常经典,还原的洞窟很惊艳,我已经转了好几圈了。”程先生说。

  据主办方介绍,展览时间从每天早上8点30分到晚上8点,凭票入场。展览从即日起开放现场售票,观众也可以在各大线上平台购买门票。成人票180元,老人、学生、儿童、军人持有效证件可享受优惠票价。对于五一长假可能带来的客流高峰,主办方表示,将会根据现场运营实际情况考虑相应的限流措施以保证游客参观的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