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影新力量从草原走向世界

2018-04-26

  近几年,由内蒙古籍青年导演执导的《心迷宫》《告别》《八月》《老兽》等一大批优秀影片,不仅多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国内电影奖项,还走向了海外,摘得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最佳影片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新锐导演奖、华沙国际电影节“华沙大奖”等众多国际及地区大奖。

  有意思的是,这些影片多为自编自导甚至自演,且主创都是80后青年电影人。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将这些青年电影人称为“中国电影新力量”,将这些内蒙古电影以集团的形式崛起的现象称为“内蒙古电影现象”。

  远离中国文化艺术中心的内蒙古,缘何孕育出中国电影的新力量?那些内蒙古题材的电影,缘何能从草原走向世界?4月20日,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指导下,由内蒙古电影家协会、《电影艺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内蒙古籍青年导演作品研讨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研讨。

  1.文艺而不晦涩,好看却不迎合

  “这些新崛起的内蒙古青年导演,拍的都是文艺片,但跟之前的文艺片不同,这些影片文艺而不晦涩,好看却又不刻意迎合观众口味,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在当代中国电影领域,成为一种比较新颖的电影类型。”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编剧张思涛如此评价内蒙古青年导演群体及其作品。

  比如,忻钰坤导演的《心迷宫》讲述的是村长儿子错手杀了一个人,吓得落荒而逃,当他想要回村自首的时候,这具尸体已经经历了先后被三家认领的离奇故事。影片采用多线性叙事,三条故事线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悬念迭起,呈现出生活与人心、人性中细密的复杂况味。年过七旬的老导演丁荫楠,把《心迷宫》称为“文艺片中的类型片,类型片中的文艺片”,因为“它把艺术性和观赏性高度统一了起来”。

  而德格娜导演的《告别》取材于导演的真实生活经历,讲述了罹患癌症的父亲和年轻迷茫的女儿,在父亲生命最后阶段的一段时光。张大磊导演的《八月》,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呼和浩特的国有企业在转型改制中,国企子弟“少年小雷”在经济变革与家庭改变之间懵懂成长的故事。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认为,这些影片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共鸣,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创作者个体化的情感抒发,更具有社会认知意义,刻画记录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内心世界。

  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葆华则认为,在电影界“娱乐”“重口味”之风下,内蒙古青年导演群体的作品,更加注重精神叙事和灵魂叙事,犹如一股清流,让人惊羡不已。

  “这些年来,中国电影一直在学习好莱坞的类型化创作,内蒙古青年导演群体的这些影片让我们看到,在类型化之外,中国电影还有更多路可以选择。”张宏说。

  2.植根于草原,同频于时代

  拍出这些优秀的影片后,年轻导演们被问得最多的是:你们为何能够成功?

  这个时候,他们无一不谦逊低调,有时候甚至略带腼腆。在4月20日的研讨会上,当被再次问及“成功的秘诀”时,33岁的德格娜脸一红,最后只怯生生地说了一句:“我会拍电影,但真的不会说话。”

  当话筒递到电影《老兽》导演周子阳面前时,同样是80后的他,这样分析他所代表的内蒙古青年导演群体:我们生长生活在内蒙古广阔的土地上,那里的条件相对较差,却锻炼了我们的性格,让我们养成了如草原上的野草一样的个性:抗寒、耐旱、有韧性,所以我们的影片才会呈现出影像上、人物上、技术上的沉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赋予一个地方的艺术以共同的艺术风格。这些内蒙古青年导演的作品,无不具有内蒙古长调那种忧伤的风格。

  内蒙古虽地处边塞,但一直有电影创作的良好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拍摄出《草原晨曲》《黄河飞渡》《走西口》《绿野晨星》等优秀影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内蒙古电影曾出现一个创作的小高潮,涌现出塞夫、麦丽丝等蒙古族知名导演。赵葆华说,新一代内蒙古青年导演,继承了上一代导演尊重电影的态度,认真创作电影而不是“玩”电影,同时在题材类型、叙事风格上不断探索创新。

  在张思涛看来,新一代内蒙古青年导演,在创作上没有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说自话,而是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社会变迁,这让作品富有时代气息。比如,《八月》准确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期人们心理的变化,《老兽》则关注当代老年人的生活,直面“中国式家庭之苦”。

  此外,丁荫楠指出,这些内蒙古青年导演,都出生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艺术生涯开始于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的好时代,中国的社会环境、电影环境为青年导演、优质影片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不忘艺术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心迷宫》《告别》《八月》《老兽》等影片,全部是青年导演们的处女作。电影导演王家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第一部电影,对于导演来说,代表起点;对于电影来说,代表未来”。这些青年导演们,凭借着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从内蒙古草原冲向世界,他们的探索可能为中国电影开拓出新的方向和道路,这是他们被称为“中国电影新力量”的重要原因。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对此十分认同,他说:“这么一批有创造力、有想象力的内蒙古籍青年导演群体的诞生发展,能够为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电影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要形成中国电影新力量,也不能仅仅靠几位优秀的导演。让人欣喜的是,除了上述几位导演,越来越多的内蒙古电影人加入进来,比如《心迷宫》的编剧、导演、作曲、摄像等全部是内蒙古人,《老兽》的演员也几乎全是内蒙古人。随着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集聚到一起,或许通过电影会形成一股文化力量。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宇认为,应该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培养内蒙古优秀青年电影人才,并加大对他们宣传和推介力度。

  “内蒙古青年导演在艺术片上显示出强大的专业能力,希望他们有所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艺术初心,坚持对生活的热爱、观察和表达;同时也希望他们探索出走向大众的路径,与大众有更多的交融。”饶曙光说。

  (本报记者 韩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