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紫馨:00后公益实干家

2018-04-18

  什么样的中学生,可以凭借极高的人气当选2017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是综合科目学霸,是艺术、体育特长“牛蛙”,还是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奥数精英?在上海,2017年度的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被一个在学霸云集的中学做公益的00后女孩摘得了。

  复旦附中正在读高三的女孩姚紫馨,过人之处不是学习成绩名列学校前几名,而是她在公益和陶艺方面展现出来的惊人力量。她的特别之处在于,可以带领一群学霸一起“做公益”。 这是一个从小喜欢玩泥巴、并且能够得到父母支持的幸运女孩。在上海,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奇奇怪怪、与学业无关的兴趣爱好,并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而在姚紫馨家里,这种奇怪的爱好坚持了6年。她在父母支持下,学了整整6年的陶艺。

  去年,复旦附中陶艺社与黄兴青少年艺术协会合作,在上海、苏州举办了两场“非遗与传承”的双年展,社长姚紫馨不仅贡献了《边城》《天坛》等3件作品,还兼职联系展厅、布置展厅、策划活动、寻求赞助等。

  她带着同学们研究陶艺背后的科学,做过釉料试验,摸索熔剂、着色剂的配比,研究了天坛力学结构计算、加速升温与稳定排气、创新技法“厚泥浆刷制法制细花纹”等。

  她最擅长的,是通过策划一场场公益活动来帮助身边人。 校内,她是七班班长。这个班级用有创造力的方法,解决了诸多校园生活中的问题。考虑到魔都天气变幻无常,他们在男女寝室楼底设置天气预报板;采用无人机绘制校园地图,发到每一名2016级、2017级入学新生手中;他们还在校园里设置了例假应急盒、拍摄微笑墙、训练修柜服务队。 在校园外,早在初中时期,姚紫馨就和其他伙伴们共同创建了青少年公益组织“小小阳光”。

  姚紫馨14岁时就和朋友们一起举办了第一场志愿活动——去南汇海滩捡海漂垃圾。过去10年里她跟着父母去同一座海岛旅行了5次,每一年的海岛都有令人担忧的变化——珊瑚变白了,海边的垃圾变多了。由此,她开始关注起海漂垃圾。 通过家长的助力和另一家公益组织合作,一共有30组家庭参与清理海滩垃圾。一天时间,他们捡起了2000余块海漂垃圾,重达几十公斤。

  进入高中后,姚紫馨将“小小阳光”引入校园,成立了“小小阳光”高中部,目前已发展百余名社员。他们组织慈善演出为虹口慧馨儿童康健院的小朋友筹款;筹集4000余册图书,为新疆喀什叶城二牧村小学、湖南吉首市矮寨中学、福建莆田仙东学校建立小小阳光图书室;利用寒暑假定期走进“阳光之家”,通过手工、表演等方式帮助特殊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

  “小小阳光”筹建的第一个图书室位于吉首市矮寨中学。16岁那年,姚紫馨听母亲提到一个朋友家乡的中学很少有课外书,随即跟进了解,并决定开拓公益项目,为他们筹集1000本书。

  她联系了10多所学校多个班级找寻“合伙人”,整整花了两个月。过程一波三折,“我没有提前想清楚各类难题,直接去执行。但如果提前想了很久,也可能失去执行动力”。

  几年公益实践下来,姚紫馨发现,中学生做公益最大的难题是“项目落地和执行”,由于志愿者不多、宣传手段单一、可持续性较弱等问题,导致很多中学生公益社团做项目“有一搭没一搭”。为此,她开始搭建FBC(For Better Community)高中生公益平台,把上海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济宁孔子国际学校等27所学校的公益社团加入平台,一起做项目。

  FBC近期关注的社会问题包括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推广、导盲杖技术升级、青少年网络暴力疏导等。大家一起做项目分析,帮助项目出谋划策,寻求校际合作,解决项目的特殊需求,攻克共同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小小阳光”和FBC的导师来头了得。“小小阳光”的活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的关注,他成为“小小阳光”的导师;FBC则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石岚的关注。“每个青少年的公益项目,都是他们为同龄人创造的最好的成长实验,因此FBC在这个时代有特别的意义与价值。”FBC导师石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