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飞絮”为何屡治不休?

中青在线

  最近,气温回升,没被冻死在春天的小伙伴们,已经准备去户外玩耍了吧?但是,在北方,天气转暖就意味着另一位“老朋友”要来了,它就是“杨柳飞絮”。近期,北京等地将迎来今春的飞絮大爆发。北京漫天“飞雪”的日子,大概会持续20天左右。(4月15日中国新闻网)

  柳絮是柳树产生的一种羽绒状花粉,它的产生是植物种子成熟开裂的自然现象,柳絮中的植物蛋白对特定人群会产生过敏反应,如引发皮肤病、“红眼病”甚至导致肺炎等并发症,同时也是春季火灾的诱因之一。既然杨柳树会产生飞絮问题,当年为啥还种这么多?据悉,杨柳雌株才有飞絮,雄株没有;通常多发于4、5月春季升温之时。北京的杨柳雌株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当时我国城市绿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费投入有限,可选择的树种较少,加之适合北方水土、易成活、长得快等优势,成为绿化的主力树种,并在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换言之,本想美化人们的生活,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却因当时对杨柳认识不深,对飞絮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好心办了坏事”。对此,我们不必苛责,毕竟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都是小学生。现在杨柳飞絮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那就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北京、郑州、济南多地已采取打针、嫁接、修剪等措施,抑制、减少杨柳絮的飞舞,只是效果不太显著。有人说,既然杨柳雌株才有飞絮,把它们都换成雄株不就行了?这么做看似在理,却有点简单。目前北京的杨柳雌株数量十分庞大,早已长成大树,具备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等功能,如果大量换种或伐除,不仅会引起城市环境质量和景观下降,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损失。

  由此可见,治理飞絮是一项长期工程,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市民的耐心和理解。从政府的角度,治理飞絮既要采取综合措施减少飞絮总量,也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包括加强飞絮预报工作,引导市民科学预防;从市民的角度,既要关注飞絮治理,做好自我防范,也不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扫门前絮”,哪怕每人清扫一平米,飞絮烦恼就会减少一点。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杨柳飞絮”更是一面镜鉴:城市绿化要造福于民,应当做到放眼长远、扬长避短、科学论证、重视民意,这样才能避免类似后遗症,让市民生活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