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三底薪入职变四千:为什么被欺负的总是应届生? | 中青快评

中青在线

    电视上说的话都不算数,这样的企业哪里还有诚信可言?

    去年,沈阳理工大学硕士杨斯涵参加求职节目《非你莫属》后,成功获得北京火星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火星时代公司”)底薪1.3万元的Offer。今年她研究生毕业,却在办理入职手续时,被火星时代公司告知底薪变为4000元。

    “电视上说的话都不算数,这样的企业哪里还有诚信可言?”该事件被媒体曝光以后,网友们纷纷发表这样的感慨。

    电视求职节目有媒体的公信力背书,出现这样的情况让人大跌眼镜。令人欣慰的是,事发之后,《非你莫属》栏目组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尽到了督促企业履行承诺的义务。媒体介入以后,火星时代公司为杨斯涵提供了经济补偿,并表示愿意兑现原有的底薪。当然,发生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完全可以理解,杨斯涵最终放弃了这份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积极参加《非你莫属》,不仅出于招纳人才的目的,更有着品牌宣传的打算。上节目的求职者一般素质出众,应聘企业既能宣传自己,又能招到人才,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可是,火星时代公司并没有兑现自己在电视上的承诺,其毁坏的不仅是一份约定,更让该企业想要经营的美好形象灰飞烟灭。

    火星时代公司道歉以后,给出了一些解释:杨斯涵的专业与其应聘的销售运营总监助理岗位不对口;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变动;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当然,就连该公司自己也在情况说明中承认,不能以公司内部变动为借口而不履行约定。

    众多网友把“一万三底薪入职变四千”顶上“热搜”,不光是因为两个数字差得实在有些大,也不光是因为公然违背在电视镜头前作出的承诺,实在突破了企业的道德底线——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在现实中,用人单位违背招聘时约定的情况,发生得太多。“一万三底薪入职变四千”只不过是一种戏剧性呈现而已。

    而在招聘违约中,应届生求职者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跟社会招聘不同,应届生的维权能力和议价能力低,很容易受用人单位的“欺负”。尽管一个人在一生中可以换很多个工作,但应届生初次就业的机会只有一次。第一份工作是否如意,意味着一个年轻人事业的起点是否顺畅。在一些大城市,第一份工作更是跟户口、编制等重要指标绑定在一起。

    遗憾的是,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用人单位,不管是在社会上积累了良好声望的机构还是创业公司,都可能发生聘用违约问题。某些用人单位的违约行为被曝光以后,依然我行我素,经不起耽搁的求职者只能重新踏上漫漫求职路。

    在职场文化和某些潜规则影响下,求职者的维权路注定不平坦。就连在这起事件中获得舆论主动权,并在形式上“维权成功”的杨斯涵,也因为可以理解的顾虑,选择了放弃入职。而且,应届生求职者经不起维权的疲劳作战,经不起折腾,权衡之下,与其消耗精力于维权并很可能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不如及早放手。

    年轻的求职者特别是应届生,他们维护就业权利的力量是脆弱的,政府管理部门、学校和社会有必要倾向性地保护他们。用人单位可能不怕个体的求职者,但一定惧怕公权力的监管。而且,对用人单位履约情况的监督,应更多地体现在事先防范方面,让用人单位不敢违约,而不仅仅是“亡羊补牢”。例如,设立黑名单制度,对违约单位科以重罚,甚至限制违约单位今后一段时间的招聘权利,等等。

    总而言之,让用人单位感到压力,求职者才有力。只有这样,当求职者遭遇不公,不管能不能上电视、有没有舆论支持,都可以找到权利救济的渠道。

    文/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