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照寄家长”不是一种笑谈

2018-03-22

  3月20日,一则标题为“大学最牛禁酒令,否则将把你醉酒后的照片发给父母”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围观。视频发出后,不少网友纷纷为发布禁酒令的云南艺术学院点赞。对此,云南艺术学院回应称,新学期伊始该校开展了“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禁止酗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3月21日云南网)

  大学祭出“最牛禁酒令”,原来是把大学生醉酒后的照片发给父母。听闻这一消息,想必许多人已经忍俊不禁:大学生严禁酗酒有明文规定,再搞个“醉酒照寄家长”,会不会显得有点画蛇添足?话虽这么说,但从校园里的反馈来看,这种诙谐但不失警醒的方式,不仅耳目一新,似也更能收到教育实效。

  同学聚餐,原本无可非议。在大学这个逐渐被披上社会色彩的环境中,适当适度的聚餐饮酒,也是促进交往交友的常见形式。但却应该想到,大学生虽然已是成年人,其经济来源仍大多依靠父母,过于模仿和热衷社会化的以酒会友,乃至动辄一醉方休,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而且容易引发校园暴力事件,更莫说会额外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了。因此,大学生酗酒非但不是交流情感的良方,往往还是害人害己的毒药。

  “醉酒照寄家长”不是大学方面的管得太宽。笔者记忆犹新的是,去年,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在“加油”中走向死亡》的报道,某985大一学生王耀栋和同学去酒吧喝酒,遇上酒吧当晚组织活动:在3分钟内喝下6杯总共1800毫升的鸡尾酒,500元以内的消费就可以免单,如果自愿参加活动又喝不下6杯,那不仅要买单,还得支付这6杯酒的费用,一共168元。王耀栋自愿参加了,结果却导致了过量饮酒致死的悲剧。当悲剧发生时,有些人还会习惯性地嚷嚷“大学生已成年,会为自己行为负责”么?

  现实中,一些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过度饮酒,特别是毕业生的聚餐酗酒现象,常会三令五申地发出通知,诸如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寝室、利用QQ群、微信、家校互动平台等多种方式告知学生酗酒的危害,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以及教育引导学生用健康文明方式表达同窗情谊,对于班级等的毕业聚餐必须由辅导员全程陪同、把控场面;聚餐时禁止饮用白酒和过量饮酒等等。这种书面化的条文规定,当然有其一定作用,但像云南那所高校的“醉酒照寄家长”新招,则一反枯燥式宣教,其幽默化的善意表达,也更能引人关注与警醒。

  有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大学生们会越来越认识到,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并非建立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靠的还是以诚相待的尊重包容和互帮互助。一些大学生觉得,畅快豪饮是为了维系自己的圈子,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倒是有句忠告值得一听,“只有虚伪的感情,才要用酒来维持;经常把感情挂在嘴边的,未必就不是薄情之情”。

  “醉酒照寄家长”不是一种笑谈。莫以为酒过三巡,就可以推心置腹,现实场合里,吆五喝六的推杯换盏,往往非但没有摘下各自的面具,反而还可能让酒精蒙蔽了双眼。所以,云南那所高校的“最牛禁酒令”,牛的不是寄照片,而是把谆谆善诱的事儿,做新做活并做到了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