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5号十九大代表和445户村民的红火日子

2018-02-27

  高中毕业就回乡务农的李华靓用10年时间从一名普通农村打工青年变成了一名优秀基层干部。

  跟他一起发生可喜变化的还有他的家乡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马场村。当地村民说:“钱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多亏了有个敢闯敢干的李书记。”李书记就是李华靓,现任马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家里不富裕,提早放弃学业的李华靓原本想在城市里闯出点名堂。他做过传菜员,当过搓澡工,还卖过水果。一番折腾下来,他逐渐明白,人生想有大发展,光靠苦干不行,还得有文化和本领。

  2007年,李华靓赶上了好机会。吉林省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为农村有志青年提供上大学的机会,他有幸被推荐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习。第二年,国家出台了扶持农业机械化的优惠政策,在大学开拓了视野的李华靓觉得回乡创业的好时机来了。

  马场村素有种水稻的传统,但一直是人工育秧、插秧、脱料,费工费时。“想高产高效就得走农业机械化的路,实行统一购种、科学种田,供产销一条龙的合作社生产模式。”说干就干,李华靓开始挨家挨户动员村民。

  当时的东北农村,成立合作社还并不多见,他四处碰壁。父亲李冬也担忧:“农民攒点钱不容易,如果赔了怎么办?”

  一番苦口婆心推广,也只有5户村民加入。 为了支持儿子,李冬还是拿出了和老伴攒下的7万元养老钱。

  “挣了钱,大家按股分红,赔了算我的。”李华靓向银行贷款,找亲友集资,一共筹集了140多万。先后购置了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具20多台,创办了当时奢岭街道第一家合作社——晟华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运营第一年,就收回了1/3的成本。大伙看到了利润,开始主动跟着他干。最早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李洪有夸李华靓:“思想超前,有魄力。”

  现在,晟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农机作业队、稻米加工厂、养猪协会和水稻高产栽培基地,已经发展成为当地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不仅马场村农户纷纷加入合作社,周边很多村子的农户也抢着成为社员。合作社已经成为大家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2013年,李华靓高票当选马场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看来,一名合格且优秀的基层干部就要真心实意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李华靓先后注册了吉林双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双盛古稻”“晟华”和“晟华靓利”等含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绿色水稻商标品牌,同时还启动了“万亩鸭田生态水稻订制体验农场”,项目得到了双阳区40万元农业发展扶持资金的支持。

  李华靓介绍,现在合作社有600多户社员,可以年加工销售优质大米1200多万斤,还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晾晒场和500多亩的绿色生态大米基地。

  为了销售好绿色水稻 ,李华靓还建立了合作社自己的网站——吉林农商网,同时开设淘宝网店和微店,新增仓储、物流、客服等工作岗位。

  不仅如此,为了加快马场村及周边农村电商发展,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在双阳区政府扶持下,马场村成立了吉林省晟华农村电商创业园。目前已经开展了多次“百村电商”培训,园区入驻企业20多家。

  “村民生活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也得越来越好。”当上村干部的李华靓,另一门心思则是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近年来,他协调水利部门改善村里的饮水安全问题,争取交通部门的项目资金给村里修路,还修了8000多米排水渠。

  此外,他在村里建成了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合作社办公室于一体的村民活动场所。农闲时节,文化大院里的秧歌队很是热闹。

  李华靓还组织成立了党员服务队,与村里贫困户进行包保扶贫,并与吉林省几所大型企业搞联谊和对接,为村里的青年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村民孙彦波家里有老人,不方便外出打工,李华靓就安排他在合作社工作。“家庭困难的,他都惦记着”。孙彦波说,有要解决的事,告诉李书记,他会尽快帮忙解决。

  现在马场村的人均年收入从以前8000元增加到近两万元。去年,李华靓被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代表证编号为第0445号,恰巧,马场村共有445户村民。“纯属巧合,但也提醒我,要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李华靓说。

  春节刚过,李华靓已经忙着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谈合作,要继续在科技种田和育种上深耕。他说,新一年,要把马场村的乡村旅游做起来,不仅继续稻田养鸭,还要把稻田养鱼、养虾和养蟹也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