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人格凸显性格两面 差异化相处需相互包容

2018-02-02

  看到这两位朋友的友情故事,让我想起曾经的一首歌《我和上官燕》,歌词讲述了两个女生的一段青葱时光,“同一屋檐下,两个不同的房间,我们不常见面,我很忙她很闲,她每晚睡觉锁门用了双保险 我却常常忘记拉上我的窗帘……她常说想去环游世界 所以现在才要拼命地挣钱了……”

  两个人生观不同、性格不同的女孩子在青春时光里相互慰藉,相互鼓励,留下甜蜜的回忆和深深的友谊。

  相同会产生吸引,不同也会产生吸引。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显性和隐性人格,也叫“影子人格”。除了外在表现出来,大家都能看见的显性人格之外,还有一个恰恰相反、藏在内心的隐性人格。一个看似活跃的人可能隐藏着抑郁的一面,一个平时温顺的人也有暴躁的一面。“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再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感受一分安然和宁静,人性中都包含着阳刚和阴柔两面,只是显现的不同。

  一个人强调和表现“理性、内向、安静”的时候,可能无意识地把自己“感性、外向、活泼”的部分人格,压抑到潜意识里,变成隐藏的影子人格。当我们遇见一个和自己的影子人格相同的人,心里就会有一种亲近、喜欢的感觉,因为他正好表现出了自己缺少的、被潜意识压抑的那一部分。

  正如王风文中的大学同学:“她是个开朗直率阳光大气的北京女孩,走路都带风,交友广泛,而我性格内向、身材单薄,每天基本是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四点一线。无论从哪方面看,我俩都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就是这样两个不同的人,“经常在一个宿舍聊天,分享零食。奇妙的是,两个有着诸多不同的人竟然能谈得来,同窗4年,我们成为闺蜜”。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见,一个热情健谈的人和一个气质忧郁的人成了好朋友,一个控制型的领导和一个服从型的秘书很契合,一个高大魁梧的男生和一个娇小可人的女生坠入了爱河……那个和自己差别很大,和自己不同的人之间似乎有另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朋友之间、恋人之间都是这样,两个性格差异大的人相遇时,彼此都会充满新鲜感,愉悦感,会激发对方隐藏在内心的影子人格,就好像一束暖暖的阳光照进了小黑屋,尘封已久的影子人格开始慢慢苏醒,想要摆脱束缚,自由地在阳光下奔跑。这个不同的人,就像镜子一样,帮助我们照见自我,促使我们隐藏的那部分开始发芽、生长,促使我们成长。

  初阳在文中说:“我总是不如美君那么直率,无论是喜欢或者讨厌,都能够坦率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发现,我依然羡慕她。”这种羡慕就是一种对于完整自我的渴望,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原始的动力去实现完整的自我,发展出一个相对成熟的人格,这是人的一生都会追寻的“完整之我”的历程。

  当我们被差异很大,完全不同人吸引时,或许正是我们在寻找那个缺失的自我,无意识地在进行“显性人格”和“隐性人格”的整合的过程。

  当然,这种整合也会伴随着摩擦,两位朋友的文中都描述这种不舒服的感受:“……有些时候,她会对我做的某件事不屑一顾,或者直率而不留情面地驳回我的某个观点,这时我也会感觉有一点不舒服,只是通常不会和她争辩,更不会往心里去”,“刚毕业的时候,我们曾短暂地合租。生活习惯的不同之处,以及对事物的不同观点都被放大。尽管我们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互相欣赏、包容与理解”。

  友情如此,爱情就更甚,有差异的结合成为爱情中痛苦的一部分,在所谓的磨合期,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人格整合过程中,对方曾经吸引我们的特质,变成了无法忍受的缺点,你爱上的“男人味、可爱”变成了“霸道、幼稚”,接下来,抱怨、改造开始了……

  这时候,心理咨询师的建议是放弃改造对方的幻想,专注自身人格的完善和成熟,接纳差异,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也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友谊,“差异之所以可贵,就在于我知道,今生今世我无法活成她的样子。尽管我也喜欢自己现在的活法,可这并不妨碍我欣赏她那与我不同的人生姿态。”

  那首《上官燕》又写道:“那些艰难岁月,梦想好难实现,我们分享过同一碗泡面……扬起头看着天,两张固执的脸,我们彼此怀念,在隔壁的房间,似水流年……”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有一份内在驱力去追寻完整、成熟的人格,都终会遇到一个上官燕,那个与你不同的人,也终会成为别人的上官燕。